文史專家介紹,這場血戰,粉碎了日軍妄想輕易奪取萊陽、進而侵占全膠東的美夢,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揭開了萊陽人民武裝抗日的序幕。
這首傳唱中華大地的《松花江上》,由人民藝術家張寒暉填詞、譜曲,唱出“九一八”事變后東北民眾以至中國人民的悲憤情懷,是《流亡三部曲》之一,成為抗戰時期救亡歌曲中的經典之作。
《延安頌》創作于1938年春天,那正是日寇鐵蹄踐踏神州,中華大地處于水深火熱之際。當時的延安,雖地處西北一隅,卻因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巨大感召,成為全國愛國青年心馳神往之地。今天的延安革命紀念館內,一張泛黃的老照片,記錄了他們當年奔赴延安的場景。
1938年至1939年間,詩人光未然兩次渡過黃河,母親河的波瀾壯闊、日寇的殘酷無情以及我國軍民的英勇抗爭,一系列圖景在詩人的腦海中激蕩,遂有感而發創作了長詩《黃河吟》。
三菱財團是使用中國勞工人數最多的企業之一,其屬下的北海道大夕張礦業所使用的292名中國勞工中,來自青島地區的中國勞工有103人之多,多數由青島被押往日本。
遼寧省地質資料館、鞍鋼集團展覽館等部門最新公開了系統整理、分類的大量日偽時期珍貴地質檔案資料。這些資料從地質角度揭露了日本自甲午戰爭后,在東北三省開展地質找礦和資源掠奪的罪行。
芷江和平文化園位于芷江七里橋,東連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北臨芷江機場,與“芷江受降”紀念舊址連成一體,是紀念中華民族抗擊日本侵略、祈愿世界和諧與和平的主題公園。
為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國務院發出通知,公布第二批100處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
為永遠銘記抗日英烈的不朽功勛,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抗戰精神,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民政部24日公布第二批在抗日戰爭中頑強奮戰、為國捐軀的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