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沈陽8月23日電 遼寧省地質資料館、鞍鋼集團展覽館等部門最新公開了系統整理、分類的大量日偽時期珍貴地質檔案資料。這些資料從地質角度揭露了日本自甲午戰爭后,在東北三省開展地質找礦和資源掠奪的罪行。
“日本侵略者在鞍山采取先探礦、后開采,再到建立鞍山制鐵所、昭和制鋼所,大肆擴張鋼鐵冶煉規模,以滿足侵略戰爭的需要。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本侵略者完全控制了整個東北,企圖將鞍山變成偽滿洲國的鋼鐵工業中心。”鞍鋼集團黨委辦公室調研處原處長鐘翔飛說,根據資料記載,從1916年至1945年,日本從鞍山地區共掠奪鋼鐵資源達1000多萬噸。
在遼寧省地質資料館,近2000宗日偽時期地質資料排滿了多架6層檔案柜。副館長李東風告訴記者,這些地質資料主要是日本遺留下來的“滿鐵”檔案,檔案記載了大量日本侵華期間,其情報調查部門在遼寧實地勘測形成的有關礦產資源的文字和圖片資料。
“這些調查人員多由本專業領域訓練有素的專家組成。調查范圍涉及遼寧全省2000多處礦區,探明礦產種類61種,占到現有遼寧省已探明礦產種類的近一半。”李東風說,另有部分檔案顯示,日本在遼寧的地質勘查包括地形、地質測繪及礦產探查,這些活動從甲午戰爭后就已經開始了。“通過這些資料,可以看出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和資源掠奪,是蓄謀已久、處心積慮的。”
“‘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在東北的資源調查更加明目張膽,關東軍和滿鐵勾結,組成由日本軍官帶隊的調查團,進行所謂的‘國防資源調查’,為發動全面戰爭收集情報。”李東風說。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