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日前發布公告,自2025年8月8日起,對在該日期之后(含當日)新發行的國債、地方政府債券、金融債券的利息收入,恢復征收增值稅。此次政策調整采用“新老劃斷”原則,對8月8日前已發行的相關債券利息收入,繼續免征增值稅直至債券到期。
該政策相當于提高了這三類債券的投資成本,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機構投資者的決策,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
變化1:債市超配情緒降溫
在該政策出臺前,國債市場已經持續上漲一年多時間,今年開始上漲速度放緩,下半年以來調整壓力漸顯。Wind數據顯示,7月份10年期以上國債下跌0.95%、跌幅顯著超過其他期限的利率債品種。
目前市場交投最活躍的30年期國債主力合約年初持倉量高峰約為11萬手,7月持倉量高峰約為12萬手,顯示市場對持續上漲后的超長期國債的興趣并沒有顯著提高。
債市降溫與股市升溫有一定關系。隨著上證綜指連續攻克3500點和3600點兩大關口,A股成交再度活躍,滬深兩市成交在7月下旬以來持續保持在單日1.5萬億元水平。原本債市的投資者普遍預期,股指會像此前運行節奏一樣,快漲一波后展開調整,債市將再次體現出避風港價值,但這一次股指運行強度遠超預期。股票風險偏好提升,債券投資成本增加,市場環境的變化使得機構投資者調整資產配置策略。
以債券基金為例,Wind數據顯示,7月混合債券型二級基金平均漲跌幅領先其他類別的公募債券基金。當月混合債券型二級基金平均漲跌幅為0.86%,混合債券型一級基金平均漲跌幅為0.25%,短期純債基金平均漲跌幅為0.09%,中長期純債型基金平均漲跌幅為-0.03%。業績示范效應會強化混合債券型二級基金增配權益資產,相應調低債券資產比重。
綜合多家券商的調研快報看,長期國債兩大主力——保險公司和農商行的買入力度都在下降。其中,保險公司的保費增速下滑,新增資金更傾向于高配權益類資產,保險組合的存量資金也在進行微調。農商行對長期國債的抄底力度也在減弱,未能發揮出以往農商行帶頭抄底,其他機構集體響應的托舉示范效應。
最偏愛長期國債的保險公司、農商行尚且如此,更別提基金公司了。大量的混合型基金、固收+基金本就“腳踩兩只船”,股票市場回報率提高促使大量此類基金調倉,增加權益類資產配置比重,債市自然會面對調整壓力。
變化2:信用債性價比提高
從債市內部看,本次稅收政策調整涉及國債、地方政府債券和金融債券,均屬于利率債范疇。
利率債利息收入失去增值稅免稅優勢,而信用債利息收入本就不免征增值稅,相比之下,信用債的配置性價比反而有所上升。
Wind數據顯示,最近一個交易周銀行理財、企業年金、社?;?、養老基金、保險、貨幣基金等類型的機構投資者,均開始增持信用債。其中,貨幣基金從前一周的大幅凈賣出轉為凈買入,重點增配了3年期以內的中短期信用債。保險拉長久期,增量買入行權期限為5年以上的二級資本債。銀行理財已經連續三周實現凈買入,且凈買入規模持續放大。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稅收新政執行后,各類資管機構的成本都有所上調,公募基金債券利息收入增值稅率雖然也由0%上升至3%,但相較于銀行等其他機構的自營部門來說,稅率仍然較低,此外,公募基金在利息收益和資本利得收益上的企業所得稅,以及資本利得收益上的增值稅仍擁有免稅優惠,因此債券型基金仍然是投資者配置債市的理想工具。
只是在具體品種選擇上,需要注意利率債配置較重的純債基金,可能會受到各路機構調倉的沖擊,而重點配置信用債的債基,則有望受益于機構調倉帶來的水漲船高效應。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李冬明
責任編輯:王海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