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青島的海風裹挾著咖啡香與漢堡的煙火氣掠過街巷,這座城市的消費版圖正悄然改寫。近兩個月,海東東咖啡節、尚小咖咖啡節、hoch漢堡節青島站、青島臺灣美食文創嘉年華接連登場,這些新興節會正打破傳統美食節“擺攤賣貨”的單一模式,以場景化、沉浸式設計重構消費邏輯,讓“味覺消費”升級為“文化體驗消費”,與青島的山海風情、歷史底蘊交織成全新的文化體驗,更成為點燃城市文旅熱度的新火花。
新趨勢:場景重構,讓消費住進城市的“肌理”里
海東東咖啡節的場地藏在青島石老人海水浴場旁的金岸廣場,咖啡節直接把“咖啡的盡頭是山海與自由”的氛圍拉滿,現場不僅匯集全國各地知名咖啡品牌,還集結了咖啡、潮飲、精釀品牌,還有輪番掀起熱潮的音樂演出,共同織就出一幅立體的文化畫卷。“來這兒不是為了喝杯咖啡就走,假日的慵懶、海風的味道,都混在咖啡里了。”從煙臺來的游客周琳舉著相機,鏡頭里既有咖啡拉花,也有各色各樣的誘人美食。
這種“場景+文化”的巧思,在hoch漢堡節青島站同樣亮眼。主辦方把場地設在奧帆中心,一邊是海浪拍岸,一邊是散發濃郁焦香的漢堡攤位。22個城市的近40家全國優秀品牌漢堡店齊聚青島,為市民和游客提供包含美式蒙古漢堡、焦糖鵝肝堡、和牛海膽堡等50多種口味的漢堡。人潮涌動的漢堡節還與“海上啤酒節”相映成趣,成為一場集美食娛樂、休閑觀光為一體的漢堡嘉年華。數據顯示,hoch漢堡節游客平均停留超3小時,是傳統美食節的2倍,除花費在食物上的消費外,其余都流向文創、體驗活動等。
“青島有‘山海城’的獨特魅力,這是一個天然的舞臺,我們讓漢堡味混著海風,城市的基因種進消費場景里。”hoch漢堡節創始人李晨笑說,這種模式讓消費從“填飽肚子”變成了“情感共鳴”。
新群體:社交貨幣,讓城市故事“破圈”傳播
打開小紅書、抖音,#青島漢堡節氛圍感# #海東東咖啡節打卡#等話題播放量已超5000萬次。00后大學生張琪的朋友圈里,九宮格照片里漢堡和燈塔同框,咖啡杯映著沙灘藍天,配文“在青島,連吃喝都帶著浪漫”。“對我們來說,去節會不只是玩兒,還可以收集發圈的素材,找到同頻的朋友。”張琪的話道出了年輕群體的心思。
主辦方精準抓住這點。游客在享受美食之余增加了許多互動性強的設計,讓線下體驗自然成了線上“社交貨幣”。現場問卷調查顯示,18-35歲參與者占72%,其中30%來自濰坊、日照等周邊城市,15%是跨省游客。他們的自發傳播像滾雪球。得益于夏季是青島傳統旅游旺季的帶動,截至7月27日中午12時,青島海洋旅游聯合運營體年度游客接待量突破200萬人次,同比增長107.8%。
新模式:小眾商家“借船出海”,激活消費生態
“以前在老城區開獨立咖啡館,一個月最多接2000人,這次咖啡節3天就來了5000多位客人,還接到3個企業團建的訂單。”青島本土咖啡品牌“島城咖語”主理人王寧說,節會成了小眾商家的“破圈”舞臺。
這些節會共吸引上千家商家,80%是全國各地小眾品牌或初創商戶。僅第七屆海東東咖啡節匯聚了來自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等20個城市的200余個咖啡品牌,在嶗山區打造了一場盛大的城市休閑生活市集。這場活動不僅拉動了嶗山區酒店預訂量的顯著增長,更帶動了周邊露營裝備租賃業務的迅猛發展。而HOCH漢堡節青島站來自全國22個城市,近40家優秀品牌集結登陸,活動首日即刷新漢堡節夜間客流新高,10天客流量突破百萬人次。
這種“節會引流—商家成長—文旅增收”的循環,正在重塑消費生態,“節會經濟”成了文旅消費的新支點。
從咖啡香里的青島記憶,到漢堡味中的山海風情,青島的這些節會正用“小切口”撬動“大文旅”。當消費不再只是“吃喝”,而是與城市的歷史、自然、人文深度綁定,文化消費的新場景就有了生長的土壤。這座海濱城市,正用一杯咖啡、一個漢堡的溫度,講著更動人的文旅故事。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張碧琪 攝影記者 郝林
責任編輯:李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