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當下,電子商務已成為推動經濟全球化普惠共贏的重要引擎。近年來,中國電商發揮創新能力強、模式業態新、市場規模大等優勢,共建共享全球電商大市場,“做電商找中國”已成為大家共識。據統計,2024年,中國網上零售額15.5萬億元,同比增長7.2%,連續12年成為全球最大網絡零售市場;跨境電商進出口2.63萬億元,同比增長10.8%,占進出口比重提升至6%。
在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時代浪潮中,我們將如何以跨境電商驅動全球合作?6月18日,第六屆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商務電商政策說明會在青島國際會議中心舉辦。本次會議以“政策解讀賦能實踐,跨境電商驅動全球合作”為主題,匯聚山東省跨境電子商務協會、商務部研究院專家及阿里巴巴、海爾等30余家企業代表,通過深度政策剖析與產業案例分享,勾勒出跨境電商的發展藍圖。
作為內貿業態和外貿業態而言,電子商務都是一個集成度非常高、產業鏈非常強、帶動力非常大的高技術和高附加值的未來產業。2024年,麥肯錫發布相關報告明確電子商務是最大的未來賽道。“就體量來講,電子商務未來要保持10%~20%的增長,要產生29萬億~48萬億的銷售額。”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所所長杜國臣介紹說,跨境電商的發展潛力巨大,未來將有更多的品質化電商不斷涌現,其中新一輪跨境電商發展最顯著的特征就是與產業帶緊密結合,實際上真正是電商平臺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
“山東擁有 50 余個全國乃至全球影響力的產業集群,假發睫毛、木制家具等特色產品通過跨境電商走向世界。”山東省跨境電子商務協會秘書長呂亞萍分析,山東的區位優勢尤為突出:青島依托世界級港口群和中歐班列,構建“東聯韓日、西接歐亞”的物流通道,年吸引超600億元貨物經此出境;政策層面已形成《跨境電商躍升發展行動計劃》等文件體系,推動進出口額從2020年的不足千億元躍升至2024年的2600億元,店鋪數量超10萬個。
此次政策說明會為跨國公司搭建了政策與實踐的對接橋梁,隨著山東“政策 + 產業 + 人才”生態體系的完善,跨境電商正成為驅動外貿轉型升級、鏈接全球市場的核心引擎。上合示范區“絲路電商”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張全文認為,中東、中東歐等新興市場潛力巨大,預計2028年中東電商規模將達100億美元。上合示范區正通過“絲路電商英才班”培養復合型人才,年內計劃輸送500名具備平臺運營、國際物流技能的專業人才,并建設跨境電商基地,打造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的示范場景。
山東省商務廳服務貿易處一級主任科員車偉現場解讀2025年政策“組合拳”,聚焦以下三大方向。一是降本增效:對企業上線第三方平臺的交易傭金、引流費用最高補貼70%,支持產業帶開展線上線下經貿對接。二是市場拓展:組織企業赴中東歐、東南亞等新興市場開展精準采購對接會,補貼場地、平臺等費用。三是主體孵化:重點培育50個省級跨境電商知名品牌,在菏澤木制品、青島美妝飾品等六大產業帶開展“跨境電商 + 產業帶”巡回輔導,全年計劃開展70場以上AI + 跨境電商專項培訓。
杜國臣強調,全球跨境電商規則體系構建已成為新課題,需在產品、稅收、數據等層面形成國際共識。從全球市場來看,電商涉及產品、稅收、服務貿易、安全、數據等多個領域,這些領域共同構成了龐雜的數據貿易規則體系。未來,勢必要構建跨境電商的全球規則體系,以助力全球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聶艷林
責任編輯:王海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