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陽光明媚,海風輕拂。一群充滿活力的青版財經小記者走進位于青島奧帆中心的奧帆博物館,開啟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探索之旅。
小記者合影留念。
小記者積極舉手參加采訪活動。
奧帆博物館建筑面積達9000多平方米,構建出豐富多樣的展示空間。其西側的陽光大廳造型獨特,13根鋼構排架按規律旋轉組合,形成扇面般的空間體系,仿佛將帆船旋轉的瞬間永恒定格,充滿了藝術與動感。
小記者滿懷期待地在博物館門口集合,有序進入館內。基本陳列展區,通過大量珍貴的實物、圖片以及翔實的文字資料,系統地講述了帆船運動的發展歷史,從古老的帆船雛形到現代高科技帆船的演變歷程,讓小記者大開眼界。
小記者觀看不同的帆船。
在眾多展品中,中國奧運冠軍殷劍參加2008年北京奧運會帆船賽所駕駛的帆板格外引人注目。帆板上斑駁的痕跡仿佛訴說著當年賽場上的拼搏與榮耀。小記者紛紛圍攏過來,仔細觀察并不時提出問題:“這塊帆板在比賽中速度能達到多少?”“殷劍姐姐是如何駕駛它奪冠的?”講解員曹老師耐心地一一解答,為小記者描繪出奧帆賽場上緊張刺激的畫面,也讓他們對奧運健兒的拼搏精神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小記者了解奧運會的發展歷程。
講解員曹老師介紹中國第一次派代表隊參加奧運會時的情景。
小記者了解當年北京申奧的情況。
小記者觀看奧運火炬。
小記者觀看圣火盆。
小記者了解殘奧帆賽。
而當看到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所用的道具缶時,小記者更是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仿佛置身于當年盛大的開幕式現場。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所用的道具缶。
參觀過程中,博物館內收藏的澳大利亞著名畫家比利奇先生的“大青島”油畫也給小記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這幅畫作以獨特的藝術視角展現了青島的城市風貌與海洋特色,色彩斑斕,筆觸細膩,讓小記者領略到藝術與城市文化融合的魅力。此外,館內還珍藏著張娟娟比賽用的弓、箭,何振梁先生題寫的博物館館名,以及市民捐贈的奧運剪紙長卷、奧運篆刻印章等珍貴物品,每一件展品背后都有著動人的故事,讓小記者沉浸在濃厚的奧運文化氛圍之中。
澳大利亞奧運畫家比力奇先生創作的“大青島”油畫。
小記者了解關于歷屆奧運會的知識。
除了奧帆賽相關展示,小記者還參觀了“上合展覽館”。這里分為知上合、籌上合、后上合等多個板塊,通過實物展示、多媒體演示等多種手段,全方位展現了上合組織青島峰會的精彩瞬間與各成員國家的獨特風采。小記者認真聆聽講解,了解到上合峰會對青島乃至世界的重要意義,對青島在國際舞臺上扮演的角色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小記者了解上合組織歷屆峰會。
小記者觀看國宴用瓷。
參觀結束后,小記者紛紛表示收獲頗豐。一位小記者興奮地說:“今天來到奧帆博物館,我不僅了解了帆船運動的歷史和知識,看到了很多珍貴的奧運展品,還體驗到了有趣的互動項目,感覺自己對青島的奧運文化和海洋文化有了更深的熱愛。”另一位小記者則表示:“這次參觀讓我明白,每一項體育運動背后都有著無數人的努力和付出,奧運健兒們的拼搏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我要把今天的所見所聞分享給更多的同學。”
小記者還參觀了青島能源科技館。
此次青版財經小記者參觀奧帆博物館活動,不僅為小記者提供了一次增長知識、開闊視野的機會,也進一步激發了青少年對奧運文化、海洋文化的興趣與熱愛,在他們心中種下了傳承奧運精神、弘揚城市文化的種子。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盛軍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