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5月18日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首都博物館東館)舉辦,會上揭曉了“第二十二屆(2024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活動”終評結果。青島海產博物館“認識海洋,從這里開始——青島海產博物館海洋生物標本基本陳列”入選優勝獎,深獲業內關注。這不僅是近年來青島市“博物館之城”建設成果的縮影之一,也體現了青島市持續深入探索實施“博物館+”戰略的謀篇布局。
近年來,青島市立足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資源稟賦,堅持創新融合、多元發展,加快建設高品質“博物館之城”。目前,全市共有各類博物館145家,其中國家一級館6家,總數位居全省第一、同類城市前列,年接待游客1300萬人次,“博物館之城”品牌效應彰顯。
政策驅動 擦亮“博物館之城”品牌
“健全政策體系,先后出臺《關于推進“博物館之城”建設的工作方案》《關于加大扶持非國有博物館發展力度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從場館建設、運營管理、社會參與、扶持獎勵等多維度對博物館發展進行規范與引導?!庇浾卟稍L中獲悉,青島市堅持建管并重,建立“聯合認證、共建共管”機制,開展中小博物館提升三年行動,制定《青島市博物館績效評估暫行辦法》,有效解決行業博物館設立難、非國有博物館運營難等方面問題,在2024年第五批全國博物館評估定級中,我市新獲評國家一級館3家、二級館6家、三級館3家。
加大支持力度,對非國有博物館免費開放、文創產品開發銷售、新建博物館等進行獎勵補助,符合標準的每年最高給予50萬元獎勵。2021年以來,已累計發放獎補資金975萬元,新增備案博物館41家,激勵效果顯著。
場館擴容 打造文化“新地標”
作為城市文化建設中的一大亮點,青島堅持高標準建設,大力推進場館資源擴容提質。投資約6.8億元擴建市博物館,新建館面積超5萬平方米,建成后總面積達8萬平方米,位居副省級城市第二位,目前擴建工程已順利完工,正在加快展陳籌備。打造國家級平臺,成功引進全國唯一的水下考古博物館、也是全省第一家“國字號”央地共建博物館——國家海洋考古博物館,總投資約6.2億元,目前已開工建設,建成后將填補國家級水下遺產展示平臺空白。創新活化利用形式,結合歷史建筑文化背景,推動海濱旅館舊址建成青島印象博物館;結合歷史城區保護更新,依托百年里院打造里院記憶博物館,展示青島傳統建筑特色和社會生活變遷。
做優文博游 推動文物活起來
在做精展覽展陳活動,加強與國內知名博物館合作方面,每年統籌約1500萬元,先后策劃打造了“探源青島”“城陽山海間”“小貝殼大世界”“博融萬家”館際聯展等一批展示城市文化底蘊的特色展陳;引進了“黃河從草原上流過”“只此敦煌”“觀妙入真”等一批高質量展覽,吸引1000余萬人觀展,先后7個項目獲得省級以上獎項。
值得關注的是,青島多年來堅持做優文博旅游線路,堅持文旅融合,串聯各類特色文博場館,推出了一批主題旅游線路和特色旅游產品?!罢闪壳鄭u文物主題游徑”作為典型案例獲評第六屆山東省文化創新獎,1家博物館成為全國工業旅游示范基地,4家博物館入選“全國文化遺產百強旅游案例”。做強特色文創產品,充分利用館藏資源,挖掘文創IP價值,推出了《高鳳翰端硯禮盒》《極簡杯壺金山系列》《青島百合胸針》等多種特色文創產品,個杯堂杯子博物館文創銷售1200余萬元;青島啤酒博物館推出九大類400余種啤酒文創產品,年銷售額過億元,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下一步,青島將繼續完善以國有博物館為主體、非國有博物館為補充,以海洋文化、歷史建筑、工業遺產、鄉村記憶四大特色為支撐的博物館發展體系,推動中小博物館提質升級,讓博物館成為傳承城市記憶、展現城市魅力的重要窗口,進一步提升“博物館之城”影響力和輻射帶動作用。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姜姍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