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西部菌
隨著城市的發展,經濟業態和消費方式不斷變化,“夜經濟”強勢崛起。夜經濟反映的是地方的經濟和消費活力,它也逐漸成為一座城市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那么放眼全國,哪些城市的夜經濟發達,“熬夜”水平排在前列?
日前,有機構發布了一份《中國城市夜經濟影響力報告(2019)》,報告顯示60%的消費發生在夜間,而選取的50個城市中,夜經濟水平排在全國前十位的城市,分別是重慶、北京、長沙、青島、深圳、廣州、濟南、成都、西安、石家莊。
對比經濟體量的排名,這份榜單可能會讓不少人意外。以GDP數據為例,2019年的GDP十強城市分別為,上海(38155.32億)、北京(35371.3億)、深圳(26927.09億)、廣州(23628.6億)、重慶(23605.77億)、蘇州(19235.8億)、成都(17012.65億)、武漢(16223.21億)、杭州(15373.05億)、天津(14104.28億)。
可以看到,經濟總量最高的上海,居然沒有入圍夜經濟十強,同樣沒有入圍的GDP十強城市,還有蘇州、武漢、杭州、天津。
而在具體的排序上,新一線城市重慶拿下第一,GDP十強開外的長沙、青島、濟南、西安以及石家莊則強勢闖入夜經濟十強。
為什么有的城市經濟實力強,夜經濟卻不是很發達?首先,這要夜經濟的具體內涵,它所反映的是晚6點到第二天6點,休閑、購物、旅游等第三產業的消費總量。也就是說,它不僅受GDP水平的影響,也和一座城市的產業結構、人口總量、消費文化息息相關。
以人口總量為例。像西安和石家莊,雖然經濟總量排名相對靠后,但它們的人口眾多,消費群體龐大。
其中,西安2019年年末的全市常住人口1020.35萬人,比上年末凈增加19.98萬人,人口總量高于佛山、東莞等GDP更高的地級市。并且西安的產業重心偏向第三產業,2019年的三次產業構成為3.0∶34.0∶63.0。發達的三產,為消費的繁榮提供了前提。
另一方面,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在夜經濟上比不過重慶等二線城市,一點也不意外。首先這些城市的競爭很激烈,工作、生活的節奏很快,和重慶、成都等以消費文化著稱的慢節奏網紅城市相比,自然會有一些劣勢。
而且,這些二線城市的各類旅游資源比較發達,消費氛圍濃厚。比如有數據顯示,2019年,重慶舉行了40多場夜市文化節,包括沙坪壩區潮享奇市嘉年華、2019萬州重慶啤酒節等。而重慶的洪崖洞等夜間打卡景點,也早已成為享譽全國的網紅。
為了發展夜經濟,做大消費蛋糕,提振內需,很多城市都出臺了專門的文件。比如重慶的《關于鼓勵發展夜市經濟的意見》中就提到,到2020年,全市市級夜市街區達到80條以上,創造就業崗位10萬個以上,新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00億元以上,打造具有全國影響的夜市品牌。
未來,城市之間發力夜經濟,比拼熬夜的競爭,還將更加激烈。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