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盡管在20世紀的動蕩風云之中,是老舍、梁實秋、聞一多等上個世紀中國文化名人生命中或長或短的驛站,正像蘇軾的詩,“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風云際會,他們在山東大學相逢。在戰爭頻仍的年代,他們星散。大時代下的個人如浮萍,行跡不定。又如同風中的草蓬,在時代的車輪帶動下,身不由己地向前。
如今,很少有人關注他們了,只有少數人到此尋蹤發思古之幽情。但他們的存在,之于青島,已經是血脈相連,他們已經滲透到青島的文化中去了。像春雪,融化在泥土中,成為島城的營養。又像河流,奔涌著到了大海,在海洋中看不到小溪和河流,但它們就在其中。
只要你細讀這篇王統照筆下的青島新秋,就會在青島的大街小巷,在青島的老房子里,在海濱的潮音中,和他相逢。
王統照筆下的青島
島國新秋.青島印象之一
那兒有淺藍的天,深碧的海,那兒是大日爾曼帝國為我們巨宦富商、公子王孫所開辟的琉璃世界,桃源勝地!
夏天冉冉盡了,秋來了,海風是涼涼的。避暑的闊人被窗前的冷月喚醒了枕畔幽夢,心里襲來一絲飄忽的悵觸。夏去得真快,好像海水浴也還沒有洗暢呢。
那兒的夏天是值得留戀的。
灼熱的風吹不到島上,那里沒有熱汗淋漓的人。你愛看山?嶗山離得不遠;你要玩水?眼前就是一片靜蕩蕩的海。你要什么都有:跳舞場、電影院、咖啡店一切都市人所需要享受的,都替你打點舒齊了。
閑著無聊,駕汽車兜兜風罷:馬路整潔寬敞,起伏回旋,依著山勢的高下,展現不同的街景,顯得掩映多姿。路旁都是羅傘般的槐樹,在陽光里投下一帶濃陰,連空氣也給染綠了。滿街槐花開得正好,香風一陣又一陣地撲人懷抱。
。。多姿的植物就像一襲風衣,嫵媚著這個城市。花樹們曼妙的腰身,依偎著兀自沉默的老建筑。基督教堂日復一日地響起鐘聲,一如百年前,仿佛什么也沒有發生過。
要散步嗎?海濱公園,第一公園,由你自己挑。
用過豐盛的午餐,在別墅的涼榻歇個午晌,就到匯泉去罷。那兒的海水浴場是全國第一!海水是一片明藍,水晶宮殿大概也就是這樣,眉黛一般的一抹云山襯在遠處,當中點綴著螺髻似的赭色礁石。沙灘像黃金鋪地,卻又柔軟如茵,人多極了,男的,女的,浸過水的黃發青絲,彩色的游泳衣,人魚般婉曲的身體,在浪花里滾著,在沙灘上躺著;笑聲語聲隨著浪花紛飛。
就是這樣在浪花里浮沉,在沙灘上徜徉,讓炎夏的白晝偷偷溜過。厭倦了,你可以向沙灘后面走去,疏疏的綠樹林子里設著茶座,進去喝一杯太陽啤酒(青島啤酒之一種),喝一瓶嶗山礦泉水,或者來杯可口可樂罷;無線電播送的西洋音樂和東洋音樂在招誘著呢。
藍天變成黑天,碧海變成墨海,小青島上的燈塔在黑暗里明滅。
棧橋上這時候可熱鬧了。
棧橋:長堤似的一直伸到海當中,橋下浪花老唱著神秘的歌。人在橋上,風在海上。散著步的男女,慢騰騰地顯著悠閑的姿態。偶然有三兩個姐兒并肩笑語,一陣香風過去了,后面卻有一二個哥兒追隨著指點評論。愛呀,喜劇呀!青島的夏天呀!
青島是天之驕子,兩難具,二美并:錦繡江山兼備物質文明,西方帝國和東方帝國相繼為我們借箸代謀,著意經營的避暑勝地。
那兒的夏天是值得依戀的,可是夏天冉冉盡了!(1933年9月)
王統照簡介
王統照(18971957)現代作家。字劍三,筆名韋佩、容廬、盧生等。山東諸城相州鎮人。1913年,考入山東省立一中。1918年考入北京中國大學英國文學系。次年參加五四運動,從事新文學創作。1924年就任中國大學教授,兩年后遷居青島。1931年赴東北短期教書并游歷,將沿途見聞和東北危亡的深切感受寫成報告文學集《北國之春》,并構思著名的長篇小說《山雨》。曾任暨南大學教授、開明出店編輯。抗戰勝利后返回青島,任山東大學教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全國文聯委員、山東大學中文系主任、山東省文聯主席、省文化局長等職。出版了詩集《鵲華小集》、論文隨筆集《爐邊文談》、6卷本《王統照文集》等。
(本文引自《名人筆下的青島》,青島出版社出版發行)
(圖片由青島出版社申堯先生拍攝。)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