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市場購買蔬菜可以拿到一張小票,一旦出現問題可以直接追溯到賣方。”青島是食品輸入性城市,60%的食用農產品來自于外地。管住市場,就牽住了食品安全的“牛鼻子”。
今年以來,我市開展了食品藥品安全治理專項行動,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通過創設市場監管所、農產品市場準入、不合格供貨商退市、市場質量保證金管理、視頻監控五大全新制度,加強對市場開辦者、經營業戶的嚴格管理,保障市民餐桌的食品安全。
大型農貿市場全程監控
撫順路、華中、城陽三大批發市場農產品占市區供應量80%,為此,我市在這三個批發市場設立了監管所,實施駐場式監管,并通過集中視頻監控系統,全天候監控質量安全,實現對農產品檢測的全程可視化監督。“現在市場里商戶都配備了一臺蔬菜流通信息追溯機和流通卡,當市民購買完食品時,追溯機會打印出一張小票,上面會有商戶的信息。”業戶宮俊龍一邊說一邊給一名購買蔬菜的市民打印了一張小票。記者看到,這張小票上面標明賣方、品名、追溯碼等,一旦發現問題可以很方便地通過這張小票找到商戶。據了解,城陽蔬菜水產品批發市場現有食品業戶2614戶,是全市最大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全市重點菜籃子工程、全國五大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之一。城陽蔬菜水產品批發市場食藥所所長臧文星介紹說,為加強對市場監測中心快檢工作的監督,在蔬菜過磅區、抽樣區、樣品前處理區等區域設置了8個監控探頭,在市場食藥所內就可以清晰查看每個環節的操作過程。
提高農產品進市場門檻
以往農產品不論好壞,都可以進入市場銷售。而我市出臺了食品藥品安全智力措施30條及有關細則,首次為農產品進入市場定下了“規矩”:凡進入我市市場銷售的農產品,應當具備產地證明和質量安全證明,兩者缺一不可;依法需要實施檢疫的動植物及其產品,應當附具檢疫合格標志、檢疫合格證明;進口的農產品應出具我國政府認可的出入境檢驗檢測機構出具的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或衛生證書。我市轄區內農產品生產企業、“三品一標”基地、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生產的農產品,必須提供《產地證明》和《自檢證明》方可入市;此外,農村農貿市場允許農民在市場內出售自產自銷農產品,但必須在市場開辦者明確劃定并設立明顯標志的專用區域內經營,或在攤位上掛牌明示。
根據規定,凡是進入市場交易的經營者必須進行登記備案,凡未進行登記備案的,不允許其進入市場交易。備案信息包括營業執照、流通許可、身份證明、聯系方式、銷售授權書等必要的資質證明文件,產品備案包括經營農產品品種、產地、產地合格證明等,實現交易可查、產品可溯、問題可追。市場開辦方必須與入市經營者簽訂食品安全保證協議,凡不簽訂協議的,不允許其進入市場交易。
產品不合格供應商退出市場
除提高準入門檻外,食品藥品安全智力措施30條及有關細則還要求,市場開辦者與經營者要切實履行不合格產品銷毀、供貨商退市制度。同一供應商提供的農產品經檢驗兩次不合格的,三年內不得進入該市場銷售;三次不合格的,終生禁入該市場銷售;對發現在農產品中使用國家禁用的農藥、獸藥的,終生禁入市場銷售。
據了解,城陽區對城陽批發市場抽檢不合格的2批農殘氧樂果超標的蔬菜,要求其經營者寇生祥、王宏芝一年內不得入市經營。批發市場已將兩批次不合格農產品檢測報告和《停止經營通知書》在市場公告欄內進行公示。撫順路批發市場對抽檢不合格的1批次涕滅威總量超標韭菜,已對其經營者郭利田一年內禁止入市經營。
保證金倒逼市場開辦者自律
與監管部門相比,市場開辦者更加貼近市場,掌握一手信息。為促使其履行法律義務,切實擔負起食用農產品消費安全第一道關口的責任,我市創設了食用農產品市場質量保證金管理,發揮經濟手段,增強市場開辦者的自律意識,自覺加強對市場的管理。
根據規定,各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繳納質量保證金的標準不低于50萬元,其他農產品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為5~30萬元。市場主辦單位一旦出現“允許未經檢測或檢測不合格的食用農產品入市經營”等9種情形,將被扣減質量保證金。質量保證金主要用于對消費者的先行賠付、保證產品質量、市場場所建設和設施設備配置等方面。
根據計劃,質量保證金制度將首先在青島三大農產品批發市場先行先試,待條件成熟后,再向全市所有農產品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推行。目前,城陽蔬菜水產品批發市場已交納質量保證金50萬元,撫順路市場交納保證金30余萬元,膠州市對6處市場實施市場質量保證金管理,共收取保證金225萬元,李滄區對華中蔬菜批發市場收取保證金80余萬元。
本報記者 張雷 實習記者 徐瑋苓
本報訊(記者 王墨然)近日,全市中小學標準化食堂驗收工作在緊張進行中,待達標學校食堂正常運轉,10月中旬有望完成全部驗收。
記者了解到,驗收工作是一個檢查、指導、改進、提高、復檢的過程,多數學校需要實地指導兩至三次,少數有難度的學校達到七八次。此次驗收工作,萊西市申報學校77所,平度市申報64所,膠州市申報44所,三個區占全市近多半比例。而即墨市申報13所,已達標僅1所,農村學校食堂創建困難多,數量比例大,是加快全市進度的關鍵。
據悉,我市中小學標準化食堂8月上旬驗收通過率總體達到48%,經過暑期的改建與完善開學后有100多所學校處于等待驗收,市教育局已成立第二批待達標驗收工作小組,由市教育局、食藥部門和部分專家組成,四個小組同時開展工作,預計10月中旬可基本完成驗收工作。目前已完成對市教育局直屬學校的驗收,大多數學校通過達標驗收,硬件設施、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明顯提高。
昨日,在平度的檢查驗收中,有50所學校食堂等待驗收。檢查中發現在布局流程、實際操作中存在一些急待改進的地方,包括流程設置、消洗管理需改進、索證檔案、更衣設置、冰箱存物、留樣管理、擋鼠板高度、紫外線燈使用以及餐具用具的管理等問題,農村地區學生用餐飯菜相對單一,標準一般不超過4元。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