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平度市人民政府主辦的首屆鄉村閱讀推廣論壇于12月7日在北京舉辦。本屆論壇旨在聚焦鄉村閱讀推廣這一關鍵環節,探討平度市“行走的書箱”鄉村閱讀創新模式,分享各地鄉村閱讀推廣經驗,為促進全民閱讀均衡協調發展建言獻策,建立全國鄉村閱讀推廣交流平臺,加快構建全民閱讀推廣服務體系。
平度市“行走的書箱”打通鄉村閱讀“最后一公里”
啟動全國首例
“行走的書箱”鄉村閱讀試點
首屆鄉村閱讀推廣論壇以“讓書箱走得更遠,讓鄉村流溢書香”為主題。與會專家、學者一致認為,“行走的書箱”農村閱讀試點項目,這是在全民閱讀背景下探索出的推動農村閱讀新模式,符合農村發展現狀,也是文化惠民與文化精準扶貧的一項重要舉措,無疑為平度農村改革,鄉村振興輸入了重要的智力支持。“行走的書箱”農村閱讀推廣試點項目,以“送圖書下鄉”的形式為農村營造閱讀氛圍,讓每個喜歡讀書的人都能夠讀到優質的圖書,提高農村群眾的閱讀意識,讓農村閱讀切實落地生根。平度市探索出的“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新途徑,通過弘揚志愿服務精神,培養農村閱讀志愿服務力量,實現農村閱讀服務的有效性、長期性,可為全國提供“可復制模式”。
平度市“行走的書箱”打通鄉村閱讀“最后一公里”
2017年,平度市創新啟動全國首例“行走的書箱”鄉村閱讀試點項目,選取平度市貧困村莊最多的舊店鎮作為試點,發揮農村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等新鄉賢作用,組建“領讀人”隊伍,引導并激發農民的閱讀需求,取得明顯成效。目前項目覆蓋舊店鎮178個村莊和20所中小學,提供圖書10200冊,服務群體達10.6萬人。“行走的書箱”鄉村閱讀推廣項目引起了人民日報出版社的高度關注,與平度市人民政府簽訂“鄉村閱讀”戰略協議,共同實施“春泥書屋”建設工程。2018年,“行走的書箱”鄉村閱讀項目在平度市全面推廣,被評為山東省四個一百“最佳志愿服務項目”,榮獲全國圖書館文化扶貧鄉村振興案例三等獎。
文化扶貧扶志
打通鄉村閱讀“最后一公里”
近年來,平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推進全民閱讀工作,把“書香平度”建設納入2018年市政府重點辦好實事項目之一。除實行“行走的書箱”鄉村閱讀試點以外,平度市還多角發力,開展多項文化扶貧扶志行動,補齊鄉村閱讀短板,打通鄉村閱讀“最后一公里”。推行“你買書,我買單”鄉村閱讀模式,在平度市圖書館設立“全民閱讀卡”辦理綠色通道,采取“你買書,我買單”的形式,引導有閱讀能力的農村困難群眾憑市圖書館頒發的“全民閱讀卡”自主選書,就近還書,博覽群書,讓讀書成為他們新的生活習慣,用知識改變他們的命運,不斷增強農村困難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和滿意度。推行“圖書館+尼山書院”的鄉村閱讀服務模式,堅持每周一講,邀請專家老師授課,依托鄉村儒學講堂、農村書屋等文化陣地,舉辦國學講堂、經典誦讀、文學沙龍等知識講座,組織“我幫你”文化志愿者服務隊“進鄉村,進講堂,送精神,種文化”,引導農村貧困群眾胸有孝心,奉行愛心,常存感恩心,人窮志不窮,主動奔小康,早摘貧困帽。
此外,平度市還大力扶持鄉村題材文學創作,鼓勵推出反映農民生產生活尤其是鄉村振興實踐的優秀作品,為農民群眾提供高質量的精神營養。2018年,《平度通史》啟動編撰,《文化平度2017》叢書(9本)、《鄉村記憶》畫集、《膠東王都那人那事兒》、《平度市歷史文化簡明讀本》出版發行。打造“中國詩歌之鄉”品牌,成功舉辦第三屆“詩探索·春泥詩歌獎”頒獎典禮和中國鄉村詩歌高峰論壇。(記者 聶艷林 通訊員 宗緒昌)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