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能澎湃潮頭起,海西灣畔萬象新。作為中國三大造修船基地之一,青島海西灣國家級船舶海工產業基地不僅是“大國重器”的誕生地,更成為青島西海岸新區打造海洋強國戰略支點的重要支撐。
今年上半年,中船發動機有限公司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交付主機135臺、248萬馬力,交付主機臺套數和馬力數同比增長12.5%和11.5%。這組數據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新區船舶海工產業生態的日臻完善。
走在海西灣國家級船舶海工產業基地,隨處可見產業鏈協同發展的生動實踐。中船發動機的生產建造車間里,一個個“鋼鐵巨獸”船用發動機正在這里從藍圖變為現實。直線距離4公里外,青島海西重工專門生產船用發動機曲軸,可以便捷地為中船發動機快速就近配套?!昂N髦毓っ磕晗蛑写l動機供貨曲軸120根左右,主要供應用于低速船用柴油發動機的曲軸?!鼻鄭u海西重工有限責任公司市場營銷部部長趙忠浩說。
“??惶枴睆暮N鳛畴x港啟運。(張進剛 攝)
無獨有偶,作為中國船舶北海造船合作最緊密的主機供應方之一,中船發動機每年向北海造船提供常規燃料主機和液氨雙燃料主機,用于21萬噸或18萬噸散貨船、5500TEU集裝箱船、32.5萬噸礦砂船、31.9萬噸原油輪等。近三年雙方已簽訂80多臺主機合同。2024年中船發動機、北海造船合作開啟了主機陸運專用通道,相比海運,每臺主機運輸成本節省20萬元。
“我們雙方技術創新團隊建立了高效交流和協同創新機制,尤其是近兩年,雙方創新團隊聯合申報成功2項省級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在主機設計階段,實現數據的無縫銜接;在主機生產制造階段,對關鍵的系統和部件開展聯合測試與驗證,減少海上試驗的工作負荷?!敝写l動機有限公司技術與信息中心副主任劉佃濤說。
這種“近水樓臺”的區位優勢,讓產業鏈的深度融合成為可能。如今的海西灣已集聚100多家船舶海工制造企業及各類配套企業,涵蓋船舶海工裝備總裝建造、設備研發配套等上下游產業。產業鏈的深度融合把“單打獨斗”變成“集團作戰”。現在,海西灣船舶發動機本地配套率提升至89%,發動機曲軸本地配套率提升至50%,逐漸形成集群式發展模式。
產業生態的巨大優勢更在于釋放協同創新的巨大能量。在中船發動機,9X92DF LNG雙燃料主機的建造正在穩步推進。這顆“綠色心臟”的建造過程中,各企業通過協同攻關,實現從主機設計到制造檢驗和交付的逐項攻關,船舶應用后可降低24%碳排放?!霸谌蚴字瓢比剂洗椖可希覀兲峁┌比剂习l動機,青島雙瑞提供氨燃料供給系統,青島海德威提供氨燃料閥組和冷卻系統,協同支撐北海造船向客戶提供質優價廉的氨燃料散貨船,形成了低碳零碳綠色船舶的青島方案?!眲⒌铦f。
海洋裝備是認識海洋、經略海洋的基礎保障。鍛造“大國重器”,西海岸新區船舶海工產業正由“造殼”向“造芯”轉變。
海洋是西海岸新區最鮮明的特色和優勢,自誕生之初,即肩負著“以海洋經濟發展為主題,打造海洋強國戰略支點”的使命?!敖陙恚骱0缎聟^不斷強化戰略思維、系統思維,充分發揮海洋資源豐富的得天獨厚優勢,加快向‘新’而行,推動海洋產業向價值鏈高端躍升,海洋強國戰略新支點建設邁出堅實步伐?!眳^海洋發展局局長隋俊昌告訴記者。
近年來,西海岸新區加快傳統漁業向現代漁業轉型升級,打造“藍色糧倉”:累計創建國家級海洋牧場16處,占全國總量的近1/10;建成“刺參良種育繁推一體化建設示范項目”等3處水產種業基地項目;“阡里毛蝦”成功注冊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交付運營全球首艘15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2-1”。
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由生產基礎原料轉向高附加值產品,開發“藍色藥庫”:青島國信制藥研發的國內首個免疫抗腫瘤海洋藥物BG136進入臨床Ⅱ期試驗;明月海藻海洋中藥制劑獲批國家生產許可;華大基因建成全球最大綜合性海洋基因庫,海洋生物基因組破譯全球貢獻度近30%。
新區從傳統化工材料產業向海洋新材料產業煥新轉型:董家口新材料及綠色化工科創園中試基地正全面推進運營工作,益凱新材料化學煉膠項目實現量產,青島明月生物醫用材料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入選山東省新材料領軍企業培育庫。
海洋電子信息產業前瞻布局:山東港口青島港構建全球首個港口信息模型,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發布全球高分辨率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瑯琊”1.0,氣動式波浪能發電裝置榮獲日內瓦國際發明展最高獎,中海潮公司“海鏡”—海洋信息數字化實驗室入選國家2024年先進計算賦能新質生產力典型應用案例。
產業強海戰略正在西海岸這片熱土上結出累累碩果。2024年,新區海洋生產總值突破2100億元,分別占青島市、山東省、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的40.6%、11.8%、2%。
更令人期待的是,西海岸新區正在加快構建“1+3+3+1”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以產業強海的堅實步伐,為海洋強國建設貢獻力量。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范鎮 通訊員 李濤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