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是區域經濟發展的生力軍,其活力與韌性直接關系到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成色。多年來,青島高新區通過構建全鏈條金融服務、打造高效項目建設環境、創新綠色發展路徑,為民營企業送上“及時雨”、撐起“保護傘”,讓這片科創沃土成為民營企業安心經營、大膽創新的熱土。
“金融問診”破解企業“成長煩惱”
“3個工作日完成審批,2小時到賬!這筆‘高新貸2.0’讓我們的產能擴張計劃終于落地。”青島基迪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發負責人韓鑫濤看著車間里新投產的生產線,難掩興奮。
作為一家專注于動物疫病分子診斷試劑研發的科技型小微企業,這里的每一份試劑都凝聚著研發團隊的心血。然而,企業致力于技術創新,在擴大生產規模時卻遭遇難題,“因資金短缺影響了進度。”韓鑫濤感慨道,由于企業處于種子期,固定資產較少,傳統的銀行貸款模式難以滿足融資需求。
轉機出現在一次“金融問診”中。青島高新區科技金融創新服務中心聯合青島農商銀行高新區金融輔導隊主動上門,像醫生問診一樣詳細詢問企業的經營狀況、資金需求和發展規劃,最終為企業推薦了“高新貸2.0”,正好契合科技型小微企業“輕資產、缺抵押”的特點,而且是純信用貸款,不用找擔保人,也不用抵押廠房設備,恰好匹配企業特性。資金到賬后,企業新車間迅速投產,產能預計提升30至40倍。
這樣的“雪中送炭”在青島高新區并非個例。青島漢容電氣有限公司拿到2000萬元貸款僅用半個月,資金注入讓生產線全速運轉,員工收入更加穩定;230余家企業通過“高新貸”系列產品獲得超9億元授信,背后是青島高新區構建的“政府+金融+企業”協同機制,由青島高新區財政金融部、科技金融創新服務中心等組成的“管家團隊”,通過“春雨行動”“千企萬戶大走訪”,深入300多家企業送政策、配產品,實現“缺多少、何時缺、用在哪”的精準對接。
“高新貸2.0”的設計盡顯匠心:按企業生命周期設置差異化額度,初創期可貸幾十萬到幾百萬元,成長期最高貸2000萬元;利率較之前下浮20個基點,財政分檔承擔20%至70%的本金損失風險,既降低企業成本,又讓銀行敢放貸。數據顯示,586萬元財政風險補償金撬動9億元授信,為企業節約融資成本1300余萬元,高新技術企業貸款獲得率超85%,金融活水正加速轉化為企業創新力。
“快捷建”助力項目建設“加速跑”
“5天完成圖紙初審、提前10天開展樁基施工、一套材料辦理6項手續,這樣的效率太給力了!”青島腦病康復醫院項目負責人陳文兵的感嘆,道出了民營企業在青島高新區的建設體驗。作為聚焦康復產業的民企,青島腦病康復醫院的項目從洽談起就享受到“定制化”服務:專班上門把工程規范轉化為“大白話”,讓企業少走彎路。
針對中小民企“專業人員少、流程不熟”的痛點,青島高新區“快捷建”專班化身“貼心管家”,從簽約到投產全程跟進。高投鼎特智慧園竣工前,專班“一對一”指導消防驗收、圖紙把關,直接縮短兩周驗收時間。“以前怕驗收出岔子,現在有專班手把手教,檔案一次性通過,心里特踏實。”高投鼎特智慧園項目負責人陳靚說。
效率提升源于服務模式革新。青島高新區在全省率先推出“承諾即開工一件事”,將施工許可、人防審批等8個事項整合為“一套材料、一張表單”,申請材料從15份減至1份,審批時間從4個工作日壓減到2個,效率提升50%以上。“過去跑多個部門交一堆材料,現在一個窗口全搞定,省了太多精力。”陳文兵對這種“減法”服務贊不絕口。
更精細的是專班的“分階段精準服務”。在青島高新區,新開工項目通過“專題會+全流程交底”規避風險,在建項目推行分層分段驗收實現“邊建邊改”,竣工項目享受“消防+檔案”一站式指導確保“建成即投用”。今年以來,專班已破解施工難題100多項,助力6個項目提前封頂,阿斯利康一期、東方伊甸園等民企參與的標桿項目提前竣工,24項全流程服務清單讓“投資放心、建設順心、發展安心”成為常態。
轉型破難題,企業發展添“綠色”
青島華芯晶電科技有限公司的車間里,在藍寶石襯底晶片下線的同時,每年處理600多噸廢硫酸成為難題,找第三方處置年耗上百萬元,且安全壓力不小。如今,這些廢硫酸成了“香餑餑”,被青島高新區內企業用于白炭黑生產,每年為青島華芯晶電科技有限公司節省百萬元。
這一“變廢為寶”的轉折,源于青島高新區生態環境部門的主動作為。工作人員在日常走訪中發現企業困境后,創新推出危險廢物定向利用模式,促成兩家企業“聯姻”,讓集成電路廢硫酸替代工業硫酸,既不增加環境風險,又推動抱團發展。這是青島高新區在全市率先試點的危廢資源化路徑,目前正加速推廣。
為破解民企危廢處置難題,青島高新區打出組合拳:對生物醫藥小微企業實行“集中收集管控”,危廢處置單價從7000元/噸降至4000元;部署物聯網電子秤與“一企一碼”系統,讓危廢暫存周期從12個月縮短至1個月,規范化管理率、無害化處置率均達100%。“下一步將推動更多企業開展危廢定向利用,讓綠色發展成為民企競爭力。”青島市生態環境局高新區分局黨組書記、局長杜潤生表示。
從金融精準滴灌到項目建設提速,從綠色轉型賦能到全流程服務護航,青島高新區用實打實的舉措為民營企業紓困解難。在這片擁有930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620家高新技術企業的土地上,民營企業正以更足的底氣創新、更穩的步伐成長,書寫著與區域共興共榮的新篇章。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封滿樓 通訊員 肖玲玲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