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過金融+科技,賦能實體經濟?如何讓企業走出融資困境,發展更穩?8月29日,唐島灣金融賦能中心在青島西海岸新區正式啟動運行。該中心由唐島灣金融科創區發起并指導,采用“政府指導+市場化運營”模式,由青島宏勝鑫橋管理咨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宏勝鑫橋”)負責運營、山東省融擔上技科技服務有限公司攜手共建,未來還將廣泛吸納更多機構參與。期間,還舉行了“以金融賦能為翼,聚合作共贏之力”為主題的工作啟動會暨青島宏勝鑫橋第一屆私董會。
西海岸新區工業和信息化局、金融辦、行政審批局、新質生產力促進中心等部門分別對技改補貼、貸款指導、審批服務、科技成果轉化等內容進行了政策解讀,并現場回應企業關切。
8月29日,唐島灣金融賦能中心在青島西海岸新區正式啟動運行。
唐島灣金融科創區指揮部、國際旅游度假區工委委員高曉波表示,希望通過金融賦能中心搭建起企業和金融機構之間溝通聯系的橋梁,更好地實現金融賦能實體經濟和科技創新,解決企業面臨的金融服務分散和獲取資源困難等問題,為企業拓寬融資渠道,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金融賦能服務。
唐島灣金融科創區指揮部、國際旅游度假區工委委員高曉波表示,希望通過金融賦能中心搭建起企業和金融機構之間溝通聯系的橋梁。
打造金融服務新生態
唐島灣金融賦能中心的啟動,標志著青島西海岸新區深化金融供給側改革、構建現代化產業服務體系邁出關鍵一步。以該中心運營主體——青島宏勝鑫橋為例,自7月24日開啟洽談合作,到8月8日完成公司注冊,用時僅15天。
“非常高興能與新區政府一起攜手為故鄉企業盡些許綿薄之力。我們愿意敞開資源,讓這里成為北京在青島的會客廳和青島在北京的會客廳。”北京山東企業商會副會長、宏勝金橋集團董事長高文晴在進行分享時表示,青島宏勝鑫橋的母公司北京宏勝金橋集團成立12年,投放金額超過了300億。服務的企業主超過了2萬家。
北京山東企業商會副會長、宏勝金橋集團董事長高文晴介紹唐島灣金融賦能中心情況。
高文晴是山東人,青島的戰略區位優勢、產業基礎扎實、營商環境優化則是吸引宏勝金橋集團將青島作為重要布局的核心。
她表示,唐島灣金融賦能中心定位為企業服務平臺,搭建資源鏈接之橋,為企業提供金融、資源、法律、財務、政務等全方位服務,通過整合銀行、擔保公司、融資租賃、私募基金、信托及小貸等金融機構資源,為企業量身定制綜合融資方案,拓寬多元融資渠道,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產業金融賦能服務。
“青島不少企業有上市規劃,但缺乏系統性輔導,我們的IPO陪跑團隊(含前券商投行、會計師、律師)可提供從財務規范、股權架構設計到券商對接的全流程服務,彌補本地資本化服務的精細化缺口。”高文晴表示,青島本地金融機構多側重單一業務(如銀行做貸款、券商做IPO),而宏勝鑫橋能整合全國范圍內的銀行、私募、律所、產業資源,為企業提供“融資+資源+合規”的綜合服務,彌補“單一機構服務邊界有限”的問題;針對青島大量科創企業“輕資產、高成長、缺抵押物”的特點,宏勝鑫橋有成熟的“專利評估+股權聯動+政策申報”服務體系,可與本地機構在科創金融領域形成協同。
宏勝鑫橋的團隊剛到青島開展業務時,曾經花了三天時間調研一家要對接的青島新能源企業,從查閱行業報告到了解產品技術,甚至實地勘察了企業生產線。分析研判后準確提出企業“依賴短期貸款導致財務成本過高”的問題,給出了“用融資租賃替換部分貸款+對接產業基金”的具體方案,甚至幫企業梳理了青島本地新能源產業的補貼政策。一舉讓這家新能源企業創始人改變了金融機構都是“晴天送傘、雨天收傘”的傳統印象,如今這家企業不僅成為宏勝鑫橋的客戶,還主動推薦了3家產業鏈伙伴。
唐島灣金融賦能中心共建方,山東省融擔上技科技服務有限公司業務經理呂曉偉介紹,他們公司是山東省投資擔保集團聯合上海技術交易所于2024年4月注冊成立,以科技金融國家隊為定位,聚焦區域科技金融創新加技術要素市場化雙主業,致力于成為國家技術轉移體系下的重要樞紐和區域推進金融改革的試驗田。
在青島西海岸新區,他們聯合青島融資擔保機構,齊魯銀行成功落地全國首單知識產權確權確價加擔保融資業務,助力企業獲得350萬元資金。
“未來我們也會與宏勝鑫橋深入合作,共同探索金融科技賦能發展的這種新模式新形態。”呂曉偉表示。
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魚
“我把‘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魚’和‘漁’做了調換。作為金融服務機構,我認為應該直接幫你解決財務問題,而不是教你如何去解決財務問題。”高文晴在主題分享環節表示,未來,企業家不應該讓財務問題、法律問題天天牽扯精力,而應該放在企業家擅長的重要事情上。
青島的一家海洋科技初創企業因成立時間短、無足額抵押物,銀行貸款屢屢碰壁。青島宏勝鑫橋通過“債權+資源整合”模式:先聯合合作擔保公司,以“專利質押+信用增信”方式,為其對接銀行獲得500萬元流動資金貸款,解決研發投產的燃眉之急;同時引入產業端投資機構,協助企業梳理技術商業化路徑,目前已完成Pre-A輪融資,估值提升3倍。
相較于傳統金融服務機構,青島宏勝鑫橋的核心特色是“全周期+定制化+科技賦能”的管家式服務。以全周期陪伴方式,從企業初創期的債權融資、成長期的股權對接,到成熟期的IPO輔導,甚至并購重組,提供“一站式”服務,避免企業“多頭對接、重復溝通”。同時,提供定制化方案。比如為輕資產科創企業設計“專利+股權”組合方案,為傳統制造業設計“供應鏈+融資租賃”方案。
在創新模式上,他們通過AI+金融的模式,搭建企業信用評估AI模型,通過整合企業經營數據、行業趨勢、政策信息等多維度數據,快速精準評估企業風險與融資需求,將傳統服務流程從“7天+”壓縮至“3天內”;針對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開發了“核心企業擔保+動態數據確權”模式,依托核心企業的信用背書,結合實時交易數據,為上下游企業提供無抵押的便捷融資,目前已在青島汽車、家電等產業鏈試點。
“以金融賦能為翼,聚合作共贏之力”為主題的工作啟動會暨青島宏勝鑫橋第一屆私董會上,青島圣若歐乳膠制品總經理王莉莉提到,去年將原來注冊1000萬元的商貿公司改為科技型公司。有了研發和生產團隊后,她更想了解企業如何利用好專利?科技轉型與知識產權策略如何助力企業上市?
會上,針對王莉莉的問題,相關的西海岸政府機構和青島唐島灣金融賦能中心跟企業一起探討了將貿易公司轉型為科技公司的策略,強調了知識產權在提升品牌影響力和企業價值中的作用,包括專利申請、商標注冊和知識產權評估,以及如何通過這些措施支持企業的股權融資和海外上市。
“我們重點關注兩大方向:科創型中小企業和‘10+1’創新型產業體系內企業。”高文晴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青島在海洋科技、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領域的科創企業密集,這類企業雖有技術優勢,但普遍面臨輕資產、融資難的問題,恰好是他們全周期服務的核心對象。
此外,青島的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等領域的企業往往處于產業鏈關鍵環節,既有短期資金周轉需求,也有長期股權融資、資本化運作的規劃,與他們的債權+股權+綜合服務能力匹配度高。
金融賦能實體經濟和科技創新一直是唐島灣金融科創區的重要使命和任務。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希望將這里建成未來的青島金融賦能中心,為更多的企業提供專門的服務。”高曉波表示。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郭清鑒
責任編輯:崔現香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