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青島市綠色增糧“五良融合”示范基地集中現場觀摩活動在平度市蓼蘭鎮綠色增糧先行區舉辦,活動采取現場觀摩和室內培訓相結合的形式,推介糧油作物單產提升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裝備,為秋糧豐收提供堅實保障。
記者看到,在萬畝綠色增糧先行區內,綠油油的玉米茁壯挺拔,正陸續進入籽粒形成期。青島市農技中心高級農藝師孫旭亮為玉米種植戶講解“三改三提”單產提升技術。針對糧食生產中的制約瓶頸,青島市農技中心與青島農業大學等科研單位聯合攻關,集成“三改三提”單產提升技術。這項技術從土、肥、地、機等方面入手,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改進農機作業質量、改革澆水施肥方式”為主要措施,以“協調提高畝穗數、提高穗粒數、提高粒重”為主攻目標,目前這項技術為全市玉米大面積單產提升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示范基地主體青島青農種子產銷專業合作社連續多年一直應用“三改三提”技術,是“妥妥的”受益者。合作社負責人代小雁說,“應用精準密植滴灌水肥一體化,采用高產良種,配合一噴多促等單產提升措施,玉米長勢明顯更旺,對今年繼續實現豐產高產充滿信心。”
在玉米田間,精心調配好的水肥正經由滴灌管滲透進玉米根部,為玉米生長提供源源不斷的營養。青島農業大學姜雯教授介紹,滴灌水肥一體化能夠實現水肥同步管理和按需供給,可節水30%,節肥20%,每畝玉米可節省人工成本約150元,增產10%以上。目前,這項技術推廣面積達150萬畝,成為糧食生產由中產階段向高產階段跨越的關鍵技術。
在玉米和大豆復合種植區,玉米大豆錯落有致,田間綠意盎然。如何科學種植和管護大豆玉米,既是一項“精心活兒”也是一項“技術活兒”,青島市指導農戶科學配置玉米大豆種植模式,適時開展病蟲害防治,實現玉米穩產的同時增收一季大豆。農技專家實地授課“一定要控制大豆和玉米旺長,提高通風透光能力”。據了解,青島市今年示范推廣5萬畝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青島市堅定向農業新質生產力要糧,聚焦糧食生產卡脖子關鍵問題,集成“兩選四適”一播全苗、北斗導航+精量播種、良種包衣+全程綠色防控等10多項綠色增產技術模式,推進良田、良種、良機、良法、良制深度融合,一攬子解決糧食生產耕種收全過程、水肥病蟲草全環節技術難題,實現現代農業技術從“單項突破”向“集成創新”轉變,推動糧食生產由“小面積示范”向“大面積增產”邁進。青島夏糧生產呈現面積、單產、總產“三增”態勢,單產、總產再創歷史新高。
“下一步,青島市依托綠色增糧‘ 十百千’示范體系,開展農技專家包聯服務,通過開設田間課堂、制作農技小視頻等形式,推動技術指導到田、服務到戶、責任到人,為秋糧豐產打下堅實基礎?!笔修r技中心糧油部負責人潘累斌說。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聶艷林 通訊員 邢麗敏 傅景敏
責任編輯:李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