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晚,第35屆青島國際啤酒節在創紀錄的消費數據中落下帷幕。這場為期30天的啤酒盛會,以西海岸新區、嶗山區、老城區(市南、市北)三大主會場為核心,全域聯動釋放經濟動能:西海岸新區金沙灘啤酒城接待游客697萬人次,消費啤酒2900余噸;嶗山區世紀廣場吸引78萬人次游客,拉動周邊商超、酒店、景區營收4.68億元;老城區中山路區域接待游客共計1086萬人次,較2024年同比增長12%,日均接待游客量突破36萬人次,創近年來旅游旺季歷史新高。三大會場游客總量超1861萬人次,折射出青島“節城共生”模式的產業深度與全球化坐標。
從“啤酒狂歡”到全域經濟生態
在本屆啤酒節舉辦期間,西海岸會場吸引390家參展商,其中農夫山泉、滴滴出行等非酒類民企占比超30%,抖音、支付寶等平臺通過市場化合作發放消費福利,標志著啤酒節從“政府主導”轉向“民企唱戲”的產業生態平臺。
青島啤酒1903大篷內首創“啤酒交易所”,20多個龍頭供應10多種當日鮮啤,價格隨點單量浮動,漲跌幅限定20%;啤酒博物館以422.03億元品牌價值激活工業旅游,劇本殺、5D電影等新場景入選“全國消費新場景典型案例”。
節慶期間,嶗山會場著力打造“一城雙景”空間布局,中式雅韻與時尚歐情珠聯璧合;“啤酒交易所”成為國內外游客爭相打卡的“網紅地標”;酷炫科技大秀“閃電俠”吸引眾多權威媒體聚焦報道;“我是酒王挑戰賽”氛圍感“拉滿”,文創雅集打造“可帶走的嶗山記憶”,“一杯滄?!辈┪镎乖佻F歷屆啤酒節美好瞬間;青潮谷子市集、博物館奇妙夜、NPC游園挑戰則為游客帶來了更具青春氣息、更有文化味道的沉浸式互動體驗。
作為今年啤酒節西海岸會場的一大亮點,在8月15日全國生態日,金沙灘啤酒城成功實現單日碳中和。這也意味著啤酒節越來越“綠色”。這在全國各類節慶活動中樹立了標桿,貢獻出綠色實踐的“西海岸模式”。
可以說,本屆青島國際啤酒節的經濟價值已遠超越傳統節慶邊界,呈現三重產業升級邏輯,包括主體多元化、業態創新、綠色低碳實踐等。
場景創新激活“啤酒城外”經濟鏈
當前,青島國際啤酒節已不僅是啤酒城內的活力,更多地輻射力是突破物理圍墻,重構全域消費鏈條。
在文旅協同方面,嶗山會場與嶗山風景區聯動發力,開通主題接駁專線,推出景區聯票大禮包,嶗山區主要景區景點累計接待游客485萬人次,吃住行游購娛等社會消費27.5億元;老城會場創新打造“無圍墻、全開放”模式,以中山路為軸,將太平路、海誓山盟廣場等八大主題場地有機串聯,實現一步一景、舉杯即興的開放式體驗。沉浸式戲劇《夢青島》《瓶蓋上的舞者》等演出將歷史文化轉化為可消費場景;上街里區域創新打造“全域沉浸式戲劇街區”,推出725場演出,讓游客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共創者”。
在節會集群方面,今年的青島國際啤酒節與在奧帆中心舉辦的HOCH漢堡節、在石老人海水浴場舉辦的海東東咖啡節形成時空共振。漢堡節游客平均停留3小時,是傳統美食節的2倍。第七屆海東東咖啡節匯聚了來自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等20個城市的200余個咖啡品牌,在嶗山區打造了一場盛大的城市休閑生活市集。這場活動不僅拉動了嶗山區酒店預訂量的顯著增長,更帶動了周邊露營裝備租賃業務的迅猛發展。而HOCH漢堡節青島站則吸引了來自全國22個城市、近40家優秀品牌集結登陸,活動首日即刷新漢堡節夜間客流新高,10天客流量突破百萬人次。
當漢堡節的游客舉起青島啤酒,當咖啡的香氣混雜著青島獨有的海風,“節會經濟”已然成為文旅消費的新支點。
節慶經濟乘數效應下的城市增長極
隨著第35屆青島國際啤酒節的落幕,其經濟能量正持續轉化為城市發展動能。更深層的產業啟示在于,青島國際啤酒節已從單一文旅IP升級為城市經濟增量:即時零售平臺監測顯示,節會期間青島啤酒在美團閃購銷量同比激增60%,白啤、奧古特等高端產品占比顯著提升;大鮑島街區“啤酒加油站”等創新業態向常態化運營轉化,驗證了由“短期節慶流量”轉化為“長期產業增量”的青島路徑。
“未來我們將深化‘以節興產’模式,規劃四季主題活動,推動歷史城區從節慶熱點向常態化活力街區轉型。”青島環海灣投資發展集團總經理助理王萌婕描繪出發展藍圖。當德國游客在金沙灘感嘆“第二個家”的溫度,當百年里院在酒杯碰撞中重煥生機,這場持續30天的盛宴已超越狂歡本身,成為丈量產城融合深度與消費升級刻度的時代標尺。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李倚慰
責任編輯:李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