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島市“無訟社區”創建活動在市北區金華路公共租賃住房小區啟動。這一創新舉措由市北區人民法院與市南區房產管理服務中心聯合發起,通過府院聯動機制,深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旨在構建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新格局,為基層社會治理注入新動能。
公共租賃住房多元解紛工作室揭牌成立。
府院聯動破解基層治理難題
基層是社會治理的“神經末梢”,社區作為群眾生活的基本單元,矛盾糾紛往往最直接、最具體。
“‘無訟社區’并非追求‘零糾紛’,而是通過多元共治,讓糾紛化解更高效、更和諧。”市北法院延安路法庭副庭長招娜說,市北法院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進一步延伸司法職能,下沉審判資源,為社區居民提供精準的司法服務,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感受到公平正義。
市北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康瑄表示,此次“無訟社區”創建工作,市北法院正是瞄準基層治理的痛點難點,創新推出“法院+房管”的府院聯動模式,將法院專業的法律資源與糾紛調解經驗,與主管部門熟悉社區居民需求政策,雙方優勢互補,構建“預防在前、調解在中、訴訟在后”的全鏈條治理體系。
打造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生態圈”
“無訟社區”創建工作將通過三大機制創新,打造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的“生態圈”。
在預防機制上,法官助理定期開展法律宣講與風險提示,聯合房管員、法律顧問和物業管理員共同建立常態化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隊伍,通過“早發現、早介入、早疏導”,將大量潛在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
在調解機制上,在保障房小區設立公共租賃住房多元解紛工作室,整合人民調解和司法調解資源,邀請人民調解員、法律顧問、社區干部、房管與物業骨干等組成調解團隊,建立“調解與司法確認”的銜接通道,經調解達成的協議可直接申請法院司法確認,賦予其強制執行力。
在訴訟銜接機制上,法院優化“先行調解”與“委托調解”流程,對適宜調解的糾紛,法院在立案前委托社區調解室先行調解,調解成功的直接結案;調解不成的,由法院快速立案、繁簡分流,實現“調解不成不耽擱、訴訟程序不繞路”。
“無訟社區”創建工作是提升住房保障與房產管理服務水平的重要契機,市北法院將以此次活動為抓手,進一步延伸司法職能,下沉審判資源,為社區提供精準的司法服務,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感受到公平正義。
“這一機制并非限制當事人訴訟權利,而是通過強化前端糾紛化解,使訴訟真正成為解決矛盾的最終途徑。我們的目標是最大限度減少群眾訴累,讓公平正義更加高效可及。”市北法院立案庭庭長荊雷表示。
打造居民家門口的“解憂站”
當天,公共租賃住房多元解紛工作室成功調解7戶居民的糾紛。居民楊某因房租欠費問題與管理部門產生矛盾,調解員當場組織雙方溝通,不到半小時就達成和解協議。“以前覺得打官司太麻煩,沒想到在家門口這么快就解決糾紛,‘無訟社區’創建工作做到群眾心坎里!”楊某感慨道。
市北區湖島街道瑞安路社區書記張曉鶄說:“以前社區調解糾紛常感到力不從心,如今有了法院和房管部門的專業支持,我們調解起來更有底氣了。”
書寫基層治理“青島答卷”
“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關鍵在于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青島市住房保障中心公租房管理處處長周磊強調,“住房保障事關民生底線,‘無訟社區’創建工作是提升公租房治理水平的重要舉措。下一步,各級房產管理部門將與司法機關緊密配合,以優質服務促進矛盾化解,讓‘無訟’理念深入人心。”
據悉,此次試點將以市北區金華路公租房小區為起點,重點圍繞住房保障政策落實、公租房管理服務、鄰里關系和諧等主題開展工作,為青島市基層治理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劉瑞東 通訊員 張淦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