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青島市民政局黨組(擴大)會暨半年工作總結會獲悉,今年上半年,青島市設立特色婚姻登記點9處,吸引外地戶籍來青登記量同比增長63%,下一步將探索建設甜蜜經濟產業園區,擴大集聚效應。
建成養老助餐點1400余處
目前,青島市已建成養老助餐點1400余處,服務超1273萬人次;深化“五床聯動”醫養結合試點,建設康復輔具體驗中心;成功舉辦全國養老服務消費季啟動儀式、康養產業博覽會等活動,打造具有青島特色的養老模式。
青島市精準保障低保、特困等困難群眾9萬余人次,發放救助金5.4億元;創新培育“小桔燈”“亮居工程”等服務類救助項目84個;設立“全市兒童關愛基金”,打造“筑夢”系列兒童關愛服務品牌,惠及兒童2000余人次。
青島市在殯葬領域創新推出“傷心事、暖心辦”服務,建立全流程監管機制,打造身后服務一平臺、設立殯葬服務一專線,建立可追溯可閉環全流程殯葬管理機制;打造“琴島驛家”救助品牌,救助流浪乞討人員千余人次。
青島市設立特色婚姻登記點9處,吸引外地戶籍來青登記量同比增長63%,積極推進甜蜜經濟相關項目建設,讓“浪漫青島”更深入人心。
青島市出臺社會組織規范化建設三年行動方案,動員50家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救助、30余家行業協會商會參與“甜蜜經濟”;新培育社區慈善基金55支,社區公益季等項目募集資金600萬元;依法命名新建道路、鄉村道路1534條,推廣“青島地名好品”,集中展示一批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品牌。
探索建設甜蜜經濟產業園區
下一步,青島市民政局將以“八大提升”行動為抓手,高質高效完成各項任務,打造民政事業“青島樣板”。
大救助水平提升。青島市凝聚社會救助工作合力,健全民政部門統一認定、各職能部門分類幫扶工作機制;圍繞“一老一小一困”急難愁盼需求,擦亮服務救助品牌,在全國社會救助促發展創新實踐揭榜掛帥工作上實現點上突破、以點帶面。
社會事務水平提升。青島市加大公益性殯葬設施供給,完善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全領域監管體系,以落實監管做優服務;發揮標桿旅游企業、婚慶企業的示范引領作用,形成婚尚產業集群,探索建設甜蜜經濟產業園區,擴大集聚效應。
養老服務水平提升。青島市將摸清失能失智老年人底數,推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全面破題;在精準保障困難老年人助餐需求基礎上,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心理關愛、助醫助潔等優質上門養老服務;深入開展“五床聯動”試點,做實做好第一批醫聯體建設,提升醫養結合服務能力,滿足老年人康養需求。
老齡事業水平提升。青島市協調落實老年人優待政策,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發展旅居康養新業態,借力“中國康灣”建設,充分調動各方資源參與康養發展,打造一批具有青島特色、注重老年人體驗的“康養打卡地”;用好消費品以舊換新支持居家適老化改造政策,優化流程,鼓勵老年人積極參與居家適老化改造消費。
慈善事業水平提升。青島市完善部門各司其職、齊抓共管的慈善組織綜合監管機制,加快推進全市統一的信息公開、項目發布、綜合監管的慈善平臺建設,提升慈善事業的公信力與影響力;利用慈善獎項、慈善活動、慈善項目等,全面激發各方參與慈善事業的積極性。
社會組織水平提升。青島市扎實開展社會組織“兩個覆蓋”百日攻堅行動,提高黨組織覆蓋率;加強數字化監管,推進“社會組織一件事”全程網辦,引導社會組織積極助力“甜蜜經濟”“旅居康養”等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社會治理等重點工作。
兒童福利水平提升。青島市深化“筑夢”系列兒童關愛保護活動,擴大“筑夢”合伙人范圍,精準匹配兒童成長成才需求,開展好學習環境改善、助學金擴圍、護理員技能提升等系列活動。
區劃地名水平提升。青島市依法依規、嚴謹高效完成第二批、第三批城區新建道路命名,加快推進“鄉村著名行動”;大力培育“地名+”特色產業,探索建設地名文化產品展銷場館,打造一批富含地方韻味、喚起鄉愁記憶的消費聚集區。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封滿樓
責任編輯:李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