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是我國自主創新的成功典范,是一張靚麗的“國家名片”。中車青島四方車輛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車四方所)通過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再到自主創新,成功掌握軌道交通牽引、制動、網絡等軌道車輛核心系統裝備,持續擦亮中國高鐵這張“國家名片”,全力打造軌道交通裝備、清潔能源裝備、工業裝備等產業,大力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為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持續貢獻力量。
8月6日下午,青島市政府新聞辦舉辦“產業鏈上的山東好品牌”青島市系列現場媒體見面會第二場——智能裝備產業鏈專場。中車四方所副總經理、總工程師馮勇出席見面會并回答記者提問。
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
中車四方所始建于1959年,原隸屬于鐵道部,是國內唯一的軌道車輛專業化研究所。2000年轉制為企業,2015年成為中國中車全資一級子公司,2022年牽頭在青島組建了中國中車唯一一家專門從事制動、鉤緩業務的高科技企業——中車制動系統有限公司。
作為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公司設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擁有20余家全資、控股、參股企業,是中國軌道交通關鍵系統技術和產品的重要提供者,也是山東省“十強”產業集群領軍企業、智能裝備產業鏈“鏈主”企業。因成功解決青藏列車高原供氧以及電氣設備安全問題,自主研制“復興號”高速動車組多種關鍵核心系統產品,榮獲2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打造軌道交通全壽命周期智能化方案
隨著全球軌道交通裝備行業的發展成熟,以及人工智能技術飛速發展,軌道交通裝備行業的發展方式正在由以里程數為代表的“量的增長”向以智能化為代表的“質的提升”快速轉變。
馮勇說:“中車四方所緊跟軌道交通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趨勢,積極推動智能化前沿技術在列車關鍵核心系統產品的應用。”在智能運行方面,加快推進列車自主運行系統(TACS);在智能運維方面,加快推進車聯網健康管理;在智能能量管理方面,加快推進智能供電系統。
記者了解到,在軌道交通方面,中車四方所自主研制的制動、鉤緩、電氣、電子等產品批量裝用各型高速動車組、機車、地鐵,并為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車、高速重載機車、新能源機車等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撐。依托軌道交通獨有的跨系統、跨專業融合創新優勢,積極擁抱數字化、智能化技術,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為基礎,打造了軌道交通全壽命周期智能化整體解決方案。
賦能產業鏈上下游的智能化升級
產業智能化需要企業從研發、制造、運維等方面一體化推進。馮勇說:“在研發試驗方面,中車四方所具備覆蓋強度、動力學、熱、噪聲、電磁等單學科仿真及‘車網路’一體化仿真、試驗能力。”中車四方所高鐵核心機電系統產品智能制造工廠成功入選“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由其打造的全壽命周期智能運維整體解決方案,已在上海地鐵16號線上線應用。
工業機器人智能焊接分揀工作站
目前,在城軌領域,由中車四方所自主研發的產品,首次實現了制動、牽引和網絡三大核心一體化裝車運用。在海外市場,鉤緩、電氣、旅客信息系統等產品已經出口到全世界66個國家與地區。同時,積極布局軌道交通通信信號、綠色節能、運維裝備等領域。
憑借在軌道交通領域積累的嵌入式軟硬件開發、高精度控制算法和極端環境可靠性技術,還成功進入了工業機器人領域。中車四方所積極開拓工業機器人在列車智能巡檢、加氫、焊接、碼垛等場景應用,不僅能夠服務于軌道交通領域,也將逐步向更廣泛的制造業場景輸出,賦能整個產業鏈上下游的智能化升級。
在此基礎上,中車四方所踐行“雙碳”戰略,依托在軌道交通裝備領域的技術積淀和產業基礎,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自主研制了涵蓋風、光、儲的多種新能源裝備,并牽頭開展中車德令哈100萬千瓦源網荷儲項目。
中車德令哈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園
構建高端裝備產業智能生態
中車四方所不僅是高端裝備制造領域的引領者,更努力成為高端裝備產業智能生態的構建者。
作為青島市智能裝備產業鏈鏈主企業,中車四方所正與青島地鐵、中車兄弟企業一起聯手合作伙伴,全面實現青島軌道交通裝備牽引、制動、網絡、車鉤等核心關鍵系統本地化全產業鏈配套。
中車四方所積極發揮鏈主作用,打造青島軌道交通裝備的智能產業集聚高地,創新人才示范高地。企業員工中碩士及以上人員占比55%,工程技術人員占比62%,有3名泰山產業領軍人才。通過創新人才聚集和培養,帶動提升軌道交通裝備全產業鏈水平。
車聯網健康管理系統
未來,中車四方所將基于軌道交通、新能源、工業機器人等高端裝備核心產業,以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為方向,持續深化產學研用合作,優化產業鏈資源配置,帶動核心零部件配套能力建設,更好地筑鏈強鏈補鏈,助力青島打造世界級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集群和“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宋大偉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