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8月份,青島天氣炎熱,海水溫度升高,早上洗海澡的人越來越多。清晨,青島第一海水浴場沙灘上的“頂流”——“巧克力大爺”與“臉基尼大媽”紛紛上線,洗海澡的他們有著獨特的“通勤”方式。這便是青島城運控股公交集團隧道巴士公司15路“洗海澡區間車”——一輛運行十載的特殊線路,用1000多個清晨的堅守,書寫著城市公共服務的人性化篇章。
市民排隊乘坐“洗海澡區間車”。
盛夏時節,每天晨曦初露時,15路“洗海澡區間車”穿梭于街巷,載著人們對大海的向往駛向第一海水浴場。隧道巴士公司相關負責人說:“區間車的誕生源于對市民需求的精準捕捉,它不僅是交通工具,更是城市服務理念的具象化表達。”
出人意料,凌晨的首班車竟然滿載乘客
凌晨4時10分,在天泰體育場外的公交站上,15路公交司機鄭偉正做著各項發車準備,他打開手機的手電筒,車上車下檢查了好幾圈。作為線路“元老級”駕駛員,他十年如一日凌晨4時到崗,檢查車況、擦拭座椅、準備便民藥箱,甚至自備塑料袋為暈車乘客應急。鄭偉說:“這是發車前的‘規定動作’,檢查車輛‘無病’上路,確保安全、準點,因為有很多洗海澡的人等著坐這趟車。”
記者從15路公交運行圖上看到,15路從天泰體育場發車,首班車在凌晨4時30分,經小西湖、延安二路、臺東,到66中、海云庵、湖島、萬安路等區域環行,沿途多為老城區,老年乘客很多。
大清早,馬路上都沒幾個人,首班車能有多少人?而事實出人意料:每天清晨4、5點鐘,有許多老年游泳愛好者坐15路首班公交車去往一浴,公交車滿載乘客運行,車上不僅沒有座,還可能擠不上車。
“洗海澡區間車”滿載乘客。
鄭偉說,首班車每天都有幾十名老年人乘坐,其中多數都是到一浴的游泳愛好者,另外還有一些老人去中山公園晨練。記者注意到,除了游泳、逛公園的人,一路上,車上的乘客群體也比較多樣,有在延安二路下車逛早市的,有在海云庵下車的務工者,還有拿著魚竿在湖島下車去晨釣的。張女士和朋友從長春路曹縣路車站上了車,她們提前幾站乘車去一浴游泳,“怕環行回來就沒座了,每天人都很多。”
“我游泳20多年了,一年四季都沒斷下,15路是天天坐,現在天熱,早晨洗海澡的人很多,天天擠得滿滿當當。”張女士說,每年在海水浴場開放期間,她會選擇坐15路的洗海澡區間車,雖然人也很多,但乘客都是游泳愛好者,會跟其他乘客進行分流。
2017年,去洗海澡的乘客自覺排隊乘車。
十年初心,從交通線到情感紐帶
記者了解到,自2015年首次開通以來,15路“洗海澡區間車”已經走過了十個春秋。每年的6月1日至10月7日,每日凌晨4時45分,當城市尚未完全蘇醒,長春路曹縣路車站便已聚集著帶著泳衣的市民:銀發老人、結伴的“巧克力大爺”與“臉基尼大媽”,還有偶爾加入的年輕面孔。
這輛專線車以“準點發車、平穩駕駛、貼心服務”為核心,日均接送乘客超50人次,十年累計運送市民逾6萬人次。“這趟車像鬧鐘一樣準時,十年沒晚點過。”這趟區間車的常客王大爺感慨道。線路設計充分考慮市民需求,沿途覆蓋多個小區,直達海水浴場附近站點,解決了洗海澡群體與通勤上班族的出行難題。
2022年,乘客排隊乘坐“洗海澡區間車”。
人文關懷,車輪上的城市溫度
鄭偉告訴記者,這趟區間車能給洗海澡的乘客帶來很多便利,每天凌晨5時從長春路曹縣路站發車,向中山公園武昌路站行駛,車上懸掛“洗海澡區間車”標識牌,沿途逐站停靠。區間車到達匯泉廣場周邊時,能比首班車早到15分鐘左右,游泳愛好者們乘坐區間車,正好能趕上一浴的更衣室開門。
清早,陽光透過薄霧斜照在海灘上,不斷有洗海澡的人往返于沙灘和更衣室之間,不管認不認識,都會互相搭個話。往返一浴的交通方式是他們之間常聊的話題,哪條公交線人多、幾點出門合適、從哪站下車更快到海邊,大爺大媽都門兒清。其中,15路“洗海澡區間車”更是高頻詞。
在鄭偉的記憶里,這趟車承載著無數溫情瞬間。“老人們腿腳不便,我會多等幾秒;遇到雨天,就提醒他們帶好雨具。”鄭偉的細致入微,讓這趟車在洗海澡的市民覺得“像家一樣的溫暖”。
“洗海澡區間車”駕駛員鄭偉
“鄭師傅真是有心,他總是耐心等待每一位乘客,特別是我們這些老年人,生怕我們趕不上車。”一位大爺激動地說,“駕駛員們太辛苦了,為了我們能順利洗上海澡,他們每天起早貪黑,風雨無阻,就算是下大雨、刮大風,他們也照樣來,這樣的服務,真是讓我們心里暖洋洋的。”十年間鄭偉用“風雨無阻”的承諾,將服務延伸至車輪之外。這趟車也不僅解決了“洗海澡大軍”的出行難題,更讓他們感受到了城市的溫暖與關懷。
城市記憶,車輪與海浪的十年之約
可以說,從15路公交的每個站點到海水浴場,很多有趣的人和事,串起了一幕幕清晨劇。
對青島人而言,15路“洗海澡區間車”早已超越交通功能,成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它見證著銀發族結伴乘車的歡聲笑語,記錄著年輕人偶然加入的夏日記憶,更承載著駕駛員鄭偉“一天不見乘客還挺想他們”的樸素情感。
近年來,青島城運控股公交集團持續推出“適老化服務升級”,包括增設無障礙設施、“響應式”服務、“四個一”服務、“五個我等您”服務等,用方向盤繪制城市溫情的軌跡。
十年間,15路“洗海澡區間車”以1000多趟清晨啟程,將市民與大海的距離縮短為一次車程,更將城市服務的溫度傳遞至每個角落。它用車輪證明:真正的公共服務,不在宏大的敘事中,而在每一次準點的等待、每一句貼心的提醒、每一個被穩穩接住的日常需求里。這,正是青島作為“最溫暖海濱城市”的生動注腳。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宋大偉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