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以來,隨著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頂尖團隊的入駐,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青島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進入全新階段。短短數月內,這支“國家級”一流高水平團隊完成瓣膜置換、瓣膜修復、冠脈搭橋等復雜手術,近期再次攻克兩例復雜主動脈手術,其中一例保留患者心臟瓣膜的David手術屬高難度主動脈根部重建術式。
“不換瓣”也能救命實施高難度DAVID手術
“總感覺胸口壓著塊大石頭,連爬二樓都喘不過氣。”來自濰坊的趙女士(化名)過去三個月胸悶憋氣、雙腿水腫日益嚴重,當地醫院檢查提示主動脈瓣重度關閉不全、主動脈根部瘤。傳統手術需要置換心臟瓣膜,術后需長期服用抗凝藥,這讓趙女士很糾結,“我才50歲,難道余生都要每天吃藥嗎?”
為了尋求更信任的專家,趙女士來到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青島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心外科病區主任、駐青島醫院專家金晶檢查后發現,患者升主動脈瘤瘤體大小為79*72mm,血管比正常血管粗2倍多,隨時可能破裂致死,必須盡快實施手術!但常規方案需置換主動脈瓣,患者將終身服藥并面臨出血風險。經過影像重建和術前推演,團隊做出決定:實施保留自身瓣膜的David手術。
David手術是主動脈根部瘤的首選手術,是心血管外科領域被譽為“金字塔頂尖”的高難度手術,因瓣葉的修復與對合精度要求極高,對術者的技術要求極高,許多醫院無法開展。
“就像給膨脹的氣球重新塑形。”金晶主任和手術團隊需精準切除病變血管,再將薄如蟬翼的主動脈瓣膜成形,人工血管代替病變血管,冠狀動脈開口重新移植。假如成形失敗,患者就要面臨二次阻斷換瓣的風險。
手術中最緊張的時刻出現在瓣膜測試階段,憑借精湛技術,成形后的瓣膜閉合嚴絲合縫,手術完成。術后CT圖顯示,原先鼓脹的瘤體位置,已是筆直的人工血管。
主動脈瓣+升主動脈搶救危重急性心衰患者
73歲的孫奶奶(化名)被120送達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青島醫院成人急診科時已口唇發紫。急診檢查顯示主動脈瓣重度關閉不全、心臟擴大、升主動脈瘤、心包積液,患者急性左心衰竭,心臟隨時可能停跳。
患者病情危重,主動脈瓣條件差,金晶主任手術團隊綜合分析病情,決定為該患者實施Wheat手術。在體外循環下行主動脈瓣生物瓣置換術和升主動脈瘤切除并人工血管置換術。手術完成,患者已出院。
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的“青島答卷”
David手術為保留瓣膜的主動脈根部替換術,手術難度高,核心價值是讓患者避免終身抗凝治療。患者們算過一筆賬,在“家門口”手術比起去頂尖城市找專家,不僅省了錢,更大大降低了家人照護的壓力。這正是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的優勢:通過專家常駐+技術平移下沉,使疑難重癥救治不再依賴跨省奔波。目前心臟大血管外科已接診數十例重癥患者,轉診率大大下降。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陳棟
責任編輯:王海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