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雙碳”目標向縱深推進,零碳園區建設成為產業綠色轉型的關鍵落點。在2025青島國際標準化大會上,海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賦能的卡奧斯工業互聯網生態園與中德工業園,憑借在清潔能源高效利用、全流程綠色制造、數字化協同降碳等領域的探索實踐,通過了中國質量認證中心依據《零碳園區評價技術規范》開展的認證,獲頒首批零碳園區認證(證書編號No.001與No.002),成為家電行業唯一獲此認證的企業。
這一認證結果,與大會探討的綠色低碳標準化議題相呼應,是產業零碳轉型的成功實踐案例。
零碳園區并非不排碳,而是指在園區范圍內,通過清潔能源利用、碳減排技術應用等方式,實現一定周期內二氧化碳排放總量抵消的產業集聚區。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建立一批零碳園區、零碳工廠”,中國節能協會制定的《零碳園區評價技術規范》則從能源、產業、管理等維度明確了評價標準,為零碳園區建設提供了依據。山東省發改委聯合多部門印發的《山東省零碳園區建設方案》同樣對零碳園區提出了明確目標:到2027年,全省建成15個左右省級零碳園區;到2030年,建成一批省級零碳園區。
在此背景下,海爾新能源積極響應國家“雙碳”戰略,以科技創新推動工業園綠色升級,此次“雙園”認證成為行業標桿案例。
零碳園區的建設核心在于對能源結構的重構,降低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海爾卡奧斯工業互聯網生態園在海爾新能源的技術支持下,構建了“屋面光伏+車棚光伏+BIPV光伏幕墻”的清潔能源利用體系,搭配智慧能源管理系統,實現了用電監測與能效優化,新能源年發電量超5000萬度,占園區總用電量的35%以上。
海爾青島中德工業園則結合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5G網絡等技術,助力能源流、數據流、信息流、碳追溯流的“四流合一”,并通過對園區能源動力的產輸配用全環節進行集中、直觀的動態監控和數字化管理,改進和優化能源平衡,實現能源綜合利用效率高達80%以上,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3.2萬噸。
此次首批零碳園區認證的頒發,體現了對海爾新能源賦能園區零碳轉型實踐的認可,也為相關產業園區的綠色發展提供了可參考的模式。未來,隨著標準化建設的推進,更多中國家電企業有望借鑒此類經驗,助力我國“雙碳”目標的實現。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高奕靜 實習記者 王嚴哲
責任編輯:王海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