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他們不是“老小孩”,可能是“未來的我們”

電影《本杰明·巴頓奇事》講述了本杰明·巴頓的奇幻人生——他出生時便如垂暮老者,卻隨著歲月流逝逐漸返老還童,最終以嬰兒的形態結束一生。

電影將人的一生頗具傳奇化地描繪出來,也將阿爾茨海默病“浪漫化”,將本杰明·巴頓變成了一個“老小孩”。

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老人也常被形容成“老小孩”,但電影是電影,真實人生又是如何?

記者一行人穿過安靜的走廊,步入位于上海的盈康一生徐涇鎮養護院四樓的老年認知專區,一打開門,屋內人聲鼎沸。

大廳里,幾十位老人在醫生和護工的協助下,正專注地為木質擺件涂色。環顧四周,刷成淡黃色的墻面,除了一小片公告區和宣傳區,余下空間掛滿了老人笑臉的照片和手工作品。

記者端詳墻上的照片:一張張照片中,有的老人手捧彩繪微笑,也有的開懷大笑……

大廳里,老人們在醫生和護工的協助下,正專注地為木質擺件涂色。

養老院里的“托老班”

認知專區的整體風格有別于普通養老院,像是來到“托老班”。

“創建認知中心時,我們專門為患有輕度、中度阿爾茨海默病的老人開辟了這片認知專區。”盈康一生徐涇鎮養護院養老負責人楊麗告訴記者。

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阿爾茨海默病愈發被人們所關注。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不僅認知或記憶出現衰退,更伴隨著對空間、環境等感知能力的全方位退化。“這個群體可能需要更多關懷,他們與普通老人的服務需求不同,比如對于居住空間有一定要求,因此我們將其獨立出來。”楊麗解釋道。

2022年,與徐涇鎮養護院同屬盈康一生旗下盈康護理集團管理運營的白鶴養護院專門設立了認知專區,當時還是白鶴養護院養老負責人的楊麗全程參與了建設。

如何為阿爾茨海默病老人打造一個“專屬空間”?楊麗與團隊在深入研究國內外相關研究及經驗后,依據阿爾茨海默病的特點對認知專區進行了環境布置、功能設置,并制定了后續的運營與干預手段。

除了認知與記憶力衰退,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老人在情緒和行為上也會發生改變,有的甚至從和藹可親變得暴躁易怒。因此在健康、安全之外,保持老人情緒穩定,也是院方要重點考慮的環節。

“我們的燈光柔和,不會讓老人覺得刺眼;設有觸摸墻、時光墻等區域,可以幫助老人找回記憶,獲得安慰;每個房間門上都貼有水果、蔬菜等貼畫,便于老人辨認自己的房間;我們還依據每位老人過往的生活環境進行個性化設計,讓他們找到家的感覺。”楊麗表示,她們希望打造一個比家更溫暖的環境。

此外,單獨開辟的認知訓練、感官療法、運動療法等功能區域,則能有效延緩老人的功能退化,緩解其孤獨與抑郁情緒。

“老小孩”不貼切

“老小孩”一詞之所以常被用來形容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老人,源于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的“不記事”“固執”“好奇”等孩童般特征。這種標簽化的稱謂,往往遮蔽了老人們真實的需求和內心世界。

“我個人不太認同‘老小孩’這個詞,因為從行為能力、記憶方面來看,他們并非真正的小孩。”在養老護理行業工作多年的楊麗看來,阿爾茨海默病老人對自己的狀況有一定認知,比如他們能感知到記憶的衰退,只是無法清晰表達;大部分老人內心保留著深層的感情和社交本能,他們樂于主動與外界溝通。

阿爾茨海默病老人對環境和陪護人員的依賴度較高,細微的變化都可能引發焦慮或混亂。對他們來說,治療不僅需要規范的藥物干預和臨床管理,更需要尊重與陪伴。

很多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樂于接觸外界,他們會有意識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在楊麗看來,自己工作中至關重要的部分,便是陪伴這些老人,扮演他們內心所需的角色——無論是傾聽者、朋友還是家人,她都盡力融入他們的世界。這種陪伴不是單向的照顧,而是成為他們記憶的一部分。

“他們需要穩定溫馨的環境,以及有耐心、彼此熟悉的照護者,才能維持狀態穩定。一旦環境變動、護工更換,甚至看到醫生護士不是熟悉的面孔,他們的狀態很快就會出現波動,比如變得焦躁不安或沉默不語。”盈康一生徐涇鎮養護院護理院病區主任楊昭麗告訴記者。

“院里有位老奶奶,可能三分鐘前還記得的事,轉眼就忘了。她每天重復最多的三句話是:‘明早我女兒要來’‘我女兒明天來接我,幫我打過電話了吧’‘明天我帶你們回我家包餛飩吃’。她會反復推開我們辦公室的門,每天進進出出不下四五十次。”楊昭麗與同事們總是耐心地回應:“好的”“我幫你打過電話了”。盡管老人記不住她們的回應,但每一次重復的對話都向老人傳遞著安心感。

可能是“我們的明天”

在對養護院工作人員的采訪中,作為照顧者這一角色的他們,都把老人們看作是自己的家人,有的甚至是“未來的自己”。

畢竟,每個人都會變老。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截至2024年末,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到3.1億人,占全國人口的22.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2.2億人,占全國人口的15.6%。

根據《中國阿爾茨海默病報告2024》的數據,我國60歲及以上人群中癡呆的患病率約為6%,輕度認知障礙患病率為15%。面對如此龐大的患者群體,社會需要構建更完善的照護體系,進一步加深全社會對于阿爾茨海默病的認知。

記者了解到,當老年人出現記憶力明顯下降、方位感錯亂、條理性變差、情緒波動、語言表達和生活自理能力減退等早期癥狀時,家屬和社區應引起高度警惕,及時尋求專業評估和干預。這些癥狀往往是阿爾茨海默病的初期信號,早期診斷能延緩病情進展并提升生活質量。

醫護人員需要融入阿爾茨海默病老人的世界,成為他們記憶的一部分。

中國老年保健協會分會(ADC)發布《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家庭生存狀況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我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就診率偏低。只有7.58%的患者能在發現出現健忘、糊涂等異常情況后前去就診。而36.7%的患者和41.91%的患者家屬認為,記憶力下降是老人自然衰老過程,沒有必要治療。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顯示,在統計到的患者中,城鎮患者數量達到了79.76%,鄉鎮患者占比為11.04%,農村患者僅占9.19%。這在某種程度上說明了,鄉鎮、農村居民對阿爾茨海默病的認知更低。

一位醫護人員告訴記者,“在診療實踐中,我們經常遇到患者家屬對診斷結果懷疑或抗拒,他們不愿接受這個結果。”這主要源于兩方面原因:一是社會大眾對該病的認識不足,對初期癥狀如健忘或情緒變化缺乏足夠的重視;二是阿爾茨海默病仍伴隨一定的認知偏見,部分家屬存在病恥感。

該醫護人員表示,“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一個顯著特性是他們自己可能意識不到自己行為異樣,表面上顯得平靜甚至開心,但對其他家庭成員造成沉重負擔。家屬常面臨身心疲憊、工作生活失衡等挑戰,家屬的痛苦往往遠大于患者自身,長期壓力可引發照顧者抑郁或健康問題,亟須社會支持系統介入。”

阿爾茨海默病老人的今天,可能是“我們的明天”。每個人終將變老,關注、幫助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今天,實質上就是在構建所有人共同期盼的、一個更有溫度和安全感的明天。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王振麟

責任編輯:李頡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综合伊人77777麻豆| 综合五月激情二区视频| 激情综合丝袜美女一区二区| 色偷偷91综合久久噜噜| 国产色综合久久无码有码| 青青草原综合久久|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二三区| 狠狠爱天天综合色欲网| 97久久天天综合色天天综合色hd| 婷婷综合激情五月中文字幕| 久久99精品综合国产首页| 亚洲av无码兔费综合|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Av| 天天狠狠色综合图片区| 一本一道久久精品综合| 狠狠做深爱婷婷久久综合一区 | 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络| 久久综合香蕉久久久久久久| 成人亚洲综合天堂|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久热| 色婷婷天天综合在线| 亚洲av综合avav中文| 久久无码无码久久综合综合| 伊人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激情| 日日狠狠久久偷偷色综合免费| 麻豆久久婷婷五月综合国产| 亚洲人成综合网站7777香蕉| 老色鬼久久亚洲AV综合| 久久93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 综合一区自拍亚洲综合图区| 成人综合婷婷国产精品久久蜜臀| 亚洲综合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综合日韩中文字幕v在线| 亚洲人成依人成综合网| 亚洲色欲色欲综合网站| 伊人yinren6综合网色狠狠|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伊人麻豆| 五月天婷婷综合网| 婷婷六月久久综合丁香76| 一本色综合网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