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國際知名脊柱矯形專家邱勇院士及助手蔣軍主任,再次來到青島市海慈中醫醫療集團開展脊柱側彎的門診及手術。當日上午共接診37人,其中包含半椎體畸形、神經纖維瘤病等各種畸形及病變患者。邱勇院士團隊詳細診查后,對所有患者給予科學的指導意見,同時有多名患者預約手術。門診工作結束后,邱勇院士團隊快速趕到手術室,與集團脊柱外科楊希重主任團隊,成功完成了3例復雜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的矯形手術。
自邱勇院士工作站落戶青島后,眾多患者家庭不必再遠赴南京,工作站每月定期的專家門診和手術安排,讓青島及周邊地區的患者實現了“家門口找院士看病”的愿望。截至2025年6月,工作站累計服務患者2600余人次,完成高難度手術40余臺,術后患者恢復良好。
脊柱矯正手術因其高創傷性、失血偏多、手術難度大,被譽為脊柱外科領域最具挑戰性的手術之一。南京鼓樓醫院作為國內脊柱畸形診療水平最高的醫療機構,每年完成的脊柱矯正手術數量、手術難度性居世界前列。南京鼓樓醫院脊柱外科年矯形手術量近2000臺,占全國同類手術的四分之一,每年吸引數十個國家的醫生前來進修學習。
手術當天,3名脊柱側彎的青少年患者在邱勇院士專家團隊的手術治療下恢復健康,這是邱勇院士團隊自2023年與青島建立合作以來,完成的第16批高難度脊柱矯形手術。
15歲的少女曉曉(化名)的脊柱Cobb角已達72度,X光片上呈"S"形的彎曲弧度導致胸腔嚴重受到壓縮;另外兩名孩子的病情同樣不容樂觀,除了存在40°-60°的側彎,同時伴有胸椎前凸等復雜側彎病變。 “這些孩子如果再不手術,會出現呼吸功能、神經功能損害等嚴重后果?!鼻裼略菏拷榻B,在過去數十年的臨床中,他見過太多因延誤治療而永遠失去矯正機會的病例。孩子的母親回憶發病過程,說女兒三年來不愿穿緊身衣,體育課成績也受影響,由于病情發現的較晚,雖然佩戴了近2年的矯形支具,病情仍然持續發展。
麻醉師團隊根據術前評估備好麻醉及術中喚醒試驗的設備,應用神經功能監測技術,旨在術中精準判斷脊髓是否受損。手術室內,3D打印的1:1脊柱模型上標注著每一個需要植入螺釘的椎體位置,這是團隊提前72小時通過CT數據建模完成的"手術地圖"。術中,邱勇團隊協同脊柱外科團隊、麻醉手術科,成功完成3例手術。脊柱外科主任楊希重介紹,鼓樓醫院專家團隊針對青島地區青少年普遍身材較為高大、體重偏重等發育特點,改良了手術流程,根據患者的生長潛能調整矯正力度,大大減少了術中出血量,減少了手術創傷。
術后,鼓樓醫院的邱勇院士和蔣軍主任在青島市海慈醫療集團脊柱外科主任楊希重的陪同下進行了病房查房,同時對數名進行脊柱側彎中醫藥干預治療的早期患者進行了技術指導。12歲的趙月(化名)正帶著特制的中藥塌漬包進行腰背肌鍛煉,這是集團脊柱外科特制的中藥外敷包,能有效緩解肌肉緊張度,有助于改善早期脊柱側彎患者的脊柱肌肉平衡度。另外幾名脊柱側彎的孩子也在認真的進行“小燕飛”的康復動作訓練。
楊希重介紹,中醫藥干預技術+支具固定治療輕中度脊柱側彎,是邱勇院士工作站落戶青島后,脊柱外科團隊的創新實踐,目前已取得良好的干預治療效果。除進行訓練、理療等治療外,所有接受治療的患者都會收到一本《脊柱健康手冊》,上面記錄著復查時間、訓練計劃及相關注意事項,大大提高了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
邱勇團隊蔣軍教授介紹,根據術后透視結果,3名患者的脊柱側彎角度均已明顯矯正,術后俯臥位測量結果,提示最明顯的一個孩子身高將提高接近5cm。
青島市海慈醫療集團脊柱外科團隊在邱勇院士專家團隊的指導下,秉持“防大于治,早優于晚”理念,兩年多來著重關注半島地區兒童及青少年脊柱側彎的早期發現與保守治療,通過校園、社區公益篩查提升了青少年脊柱側彎早期檢出率。對于輕中度青少年側彎患者,依據患者側彎類型與進展風險個性化定制方案,結合中醫藥干預治療及康復訓練,有效遏制輕中度側彎進展,助力眾多患者規避手術。多年來的寶貴經驗,有力支撐了山東省兒童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中醫藥干預項目青島基地的工作開展,為探索中西醫結合治療路徑奠定了基礎,推動了半島地區脊柱側彎診療水平的提升,讓更多青少年受益于規范化、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邱勇院士專家團隊將持續扎根青島,深化合作,讓更多家庭享受到醫療技術進步的福祉,讓更多孩子能夠真正自信地“挺起生命的脊梁”。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陳棟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