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經濟強勁發展的浪潮中,實體經濟的根基愈發堅實。從西北大漠的能源基地到東部沿海的繁忙港口,從內蒙古草原的工礦園區到西南山川的工程現場,工業傳動的齒輪正以更高效的節奏轉動。作為其中的佼佼者,青島中加特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自2011年成立以來,憑借控制與傳動領域的變革性技術,從行業新貴快速成長為全球獨角獸企業,用14年的時間書寫了一段實體經濟的創新成長傳奇。
創新基因:從“跟跑”到“領跑”的技術突圍
走進中加特的研發展廳,一臺臺標注著“國內首臺”“世界首臺”的設備模型,串聯起企業的創新軌跡。2011年公司成立之初,面對煤礦開采設備依賴進口、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中加特團隊立下“讓中國煤炭開采用上自主核心設備”的目標。當年,國內首臺1140V變頻調速一體機在興隆莊礦成功投用,打破了進口設備的壟斷;同年,3300V變頻調速一體機在國家能源神東補連塔煤礦穩定運行,標志著我國在礦用傳動設備領域實現重大突破。
此后,中加特的創新步伐從未停歇:研發當時世界最大功率1600KW變頻調速一體機,成功適配上灣礦8.8米超大采高綜采工作面,解決了極端工況下的高效傳動難題;針對薄煤層和放頂煤工作面的特殊需求,定制化研發專用變頻調速一體機,填補了細分領域技術空白。在永磁技術領域,企業更是實現跨越式發展——研發出世界首臺1140V永磁同步變頻調速一體機,攻克10KV/6KV高壓永磁技術難關,推出的永磁電動滾筒、永磁變頻調速一體機等產品,成功應用于刮板運輸機等關鍵設備,大大提升了傳動效率,為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提供了核心動力。
這些創新成果的背后,是中加特“重視人才、崇尚創新”的發展理念。公司組建了一支充滿活力的研發團隊,在青島西海岸、濟寧高新區、上海浦東新區布局三大研發中心,緊跟變頻與電機領域的技術前沿。工程師們一半時間扎根實驗室攻關,一半時間深入工礦現場調研,形成了“貼近需求——技術突破——場景應用”的閉環創新模式,讓每一項技術創新都能精準對接產業需求。
產業深耕:從單一產品到全價值鏈服務
在全球300余個工程現場,中加特的設備正以穩定高效的性能支撐著工業生產的運轉:累計助力煤炭產能突破120億噸,電驅壓裂機組服務50余個油氣重點項目,永磁傳動產品在港口、冶金等領域廣泛應用……從單一的礦用設備供應商,到覆蓋多領域的傳動解決方案服務商,中加特的產業版圖還在不斷拓展。
目前,中加特已形成以變頻調速一體機為核心的四大系列12種產品矩陣,能夠為工程機械、船舶、港口、冶金、水泥等多個行業提供定制化系統解決方案。在山東港口,換裝中加特永磁電動滾筒后,每年可節省電費近百萬元;在西部煤礦,薄煤層專用設備讓原本難以開采的資源實現高效回收;在油氣開采現場,電驅壓裂機組以更低的能耗支撐著能源開發…… 這些案例印證了中加特“讓傳動作業更實惠、更節能、更高效、更可靠”的追求。
為實現全價值鏈服務,中加特構建了青島、濟寧、內蒙古三大生產與維修基地,形成覆蓋華北、華東、西北的服務網絡。通過引入ERP、PLM、MES等數字化管理系統,企業實現了從研發設計到生產制造、從物流配送至售后服務的全流程高效協同,快速響應客戶需求。這種“研發—生產—服務”一體化能力,成為企業贏得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智能升級:從制造到“智造”的跨越
在中加特青島生產基地的數字化車間,機械臂精準完成部件裝配,5G設備實時傳輸生產數據,數字孿生系統同步映射生產全流程。這里不僅是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也是5G全鏈接試點示范工廠、國家級綠色工廠。通過推進數字化車間與智慧工廠建設,集成自動化生產線與工業互聯網平臺,中加特的生產效率提升50%以上,產品質量追溯精度達到毫秒級。
這種智能化轉型,是中加特實現高質量成長的關鍵一躍。公司自主研發12MW功率反饋型智能測試系統,對每一臺產品進行全方位性能檢測,構建起“一核雙驅,數智引領”的質量管理模式。從設計研發到生產制造,從物流倉儲到售后服務,數據成為核心生產要素,推動企業從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智慧服務”轉型,為規模化、定制化生產提供了堅實支撐。
14年來,中加特從青島西海岸的一家初創企業,成長為驅動實體工業進階的“獨角獸”。未來,隨著新能源電機、智能控制系統等前沿領域的研發投入,這家以創新為基因的企業,將繼續以傳動技術的突破為支點,為中國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強勁的動力。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聶艷林
責任編輯:王海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