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記者從青島西海岸新區體育事業品質提升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新區全面貫徹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不斷優化群眾性、多元化的公共體育服務體系。通過不斷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完善全民健身設施,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提升科學健身指導水平,助力西海岸新區體育事業品質提升。
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為全民健身筑牢根基
健全的組織體系是推動全民健身事業發展的重要保障。為此,新區制定出臺了《體育強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等系列文件,成立全民健身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聯席會議機制,定期研判會商解決全民健身推進中遇到的重大問題。
在基層體育組織建設方面,目前全區23處鎮街全部建有體育總會,376個社區(村)均建有健身活動輔導站,形成了完善的基層體育組織網絡。同時,廣泛建立多種類型體育協會,目前已成立體育類社會團體55個、民辦非企業單位147家。形成以區體育總會為龍頭、體育協會為支撐、基層體育組織為主體的體育組織網絡,為群眾體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全方位的組織保障。
完善全民健身設施,打造“8分鐘健身圈”
完善的健身設施是群眾參與體育鍛煉的基礎。西海岸新區編制《公共體育設施專項規劃》,出臺《關于加強全民健身設施建設與管理的意見》《全民健身場地設施補短板五年行動計劃》,全域推進全民健身設施建設。
近年來,西海岸新區對唐島灣公園、城市陽臺景區、雙珠公園3處區級體育公園以及新區體育場所進行了改造提升,還結合山頭公園環境整治,在蓮花山、花科子山、小黃山、北海公園等山頭、公園、景區建設體育場地和設施,為市民打造了多樣化的健身場所。同時,不斷完善群眾身邊的健身設施,累計建設籠式足球、籃球等健身場地137處,更新新建社區(村)健身設施1443處,安裝健身器材13908件,進一步完善了新區“8分鐘健身圈”,讓全民健身設施實現社區(村)全覆蓋。
截至目前,新區建有各類健身場地5054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3.23平方米,區、鎮(街道)、社區(村)三級健身設施網絡不斷完善。
在體育場地開放方面,不斷推進室外公共體育設施按政策要求向公眾免費或低收費開放;區級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免費或低收費開放;符合條件的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實現全部開放,形成“大型場館+社區場地+校園資源”的立體供給網絡,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健身的便利。
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營造濃厚健身氛圍
西海岸新區致力于構建多層次、常態化的全民健身活動體系,利用全民健身月、全民健身日等時間節點,廣泛發動各鎮街組織開展各項體育賽事活動,讓健身活動融入群眾日常生活,實現了健身活動常態化。
近年來,新區每年舉辦社區運動會,堅持貼近群眾、便于參與;連續舉辦新區全民健身交流展示大賽,包括太極拳/劍/扇、健身氣功、健身腰鼓、健身操舞等項目,全區23個鎮街都組隊參與;每年舉辦國家體育鍛煉標準達標賽,進一步激發群眾的健身熱情。還結合地域特色,開展“最美彩虹路 暢騎張家樓”全民健身騎行、環游唐島灣3000米長距離游泳、健康太極活動月等活動,深受群眾喜愛。
提升科學健身指導水平,助力群眾科學健身
為傳遞科學健身理念,新區堅持做好科學健身指導。每年開展國民體質監測“六進”活動,為居民免費進行體質監測與健康指導服務,幫助居民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科學制定健身計劃。
新區組建了600余人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務隊伍,建立起區、鎮(街道)、社區(村)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志愿服務組織體系,專門建立新區社會體育指導員女性志愿服務隊,舉辦“運動促健康”公益大講堂、“體醫融合”系列公益活動和專家巡講,普及科學健身知識,傳授科學健身方法。
目前,新區共有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1.33萬名,每千人擁有公益社會體育指導員6.8名,這些社會體育指導員遍布在全區各健身活動輔導站、晨晚練點,引領指導各個站點積極開展健身活動,新區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的比例達52%以上。值得一提的是,新區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獲評“全國活力體育組織”,“武術傳承 舞動人生”入選全國“2023全民健身志愿服務優秀案例”,均為全市唯一。
下一步,青島西海岸新區將錨定體育強區建設目標,著眼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深化“體育+”多業態融合發展,通過舉辦高品質賽事、優化賽事服務、創新宣傳方式、打造特色IP等舉措,全面提升賽事引流能力,推動賽事經濟高質量發展。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范鎮
責任編輯:李賽男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