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晚,青島奧帆中心燈火璀璨,海風與麥芽香交織,隨著第一桶啤酒的開啟,青島“海上啤酒節”正式拉開帷幕。這場突破傳統框架的夏夜狂歡,不僅為市民游客帶來“海上夜宴+啤酒狂歡+文化體驗”的立體化消費場景,更標志著青島在“海洋+”文旅戰略實踐中邁出關鍵一步,為國際濱海旅游目的地建設注入強勁動能。
業態創新:重構海洋旅游生態體系
傳統啤酒節多局限于陸地場館,而此次“海上啤酒節”以奧帆中心的海洋資源為核心,構建起“海陸空”聯動的立體業態。在海上,夜游航線串聯起燈塔、奧運火炬等標志性景觀,游客可在游船中舉杯賞景,感受“船在畫中游,酒在杯中搖”的獨特體驗;岸邊則設置了非遺市集、海洋文化展等區域,剪紙、糖畫等傳統技藝與海洋生物標本、航海模型相映成趣,讓游客在狂歡之余觸摸文化脈絡。
更具創新性的是,啤酒節融合了帆船體驗、海上音樂會等新興業態。白天,游客可跟隨專業教練揚帆出海,體驗乘風破浪的刺激;夜晚,海上舞臺亮起,樂隊演奏與海浪聲共鳴,形成天然的“沉浸式劇場”。這種“啤酒+海洋+文化+運動”的復合業態,打破了海洋旅游“看海、玩沙”的單一模式,推動海洋旅游從“觀光型”向“體驗型”轉型,重構了以“互動、融合”為核心的海洋旅游生態體系。
消費升級:激活城市經濟新引擎
作為暑期文旅消費的重要載體,“海上啤酒節”通過提升消費能級,為青島城市經濟注入新活力。在消費場景上,啤酒節不僅引入國內外百余種啤酒品牌,還聯合本地餐飲企業推出“海鮮啤酒套餐”,將青島大蝦、扇貝等特色食材與啤酒文化結合,打造具有地域標識的味覺IP。同時,夜間消費時段延長至23點,帶動周邊酒店、商場、出租車等關聯行業營收增長。
數據顯示,啤酒節啟幕首日,奧帆中心周邊商圈客流量同比增長35%,餐飲消費額提升近50%。更值得關注的是,節會推出的“文旅消費券”核銷率超80%,有效撬動了市民游客的消費意愿。這種“以節促消、以消帶產”的模式,不僅讓啤酒節成為消費熱點,更成為激活城市經濟的“新引擎”,為青島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提供了有力支撐。
標桿塑造:書寫“人海和諧”新范式
青島“海上啤酒節”的深層意義,在于探索“人海和諧”的文旅發展新范式。節會全程踐行“綠色辦節”理念,所有餐具采用可降解材料,游船配備垃圾回收裝置,志愿者隨時引導游客保護海洋環境。這種“狂歡不破壞生態”的實踐,讓游客在享受海洋饋贈的同時,增強了海洋保護意識。
從更長遠來看,“海上啤酒節”是青島打造中國海洋文旅新標桿的重要一步。它以啤酒為媒介,將海洋資源、城市文化與生態保護深度融合,既展現了青島“海洋之都”的獨特魅力,也為其他濱海城市提供了可借鑒的文旅融合樣本。正如主辦方所言:“我們不僅要辦一場啤酒節,更要通過這場節會,讓人們重新認識海洋、熱愛海洋,最終實現人與海洋的和諧共生。”
隨著“海上啤酒節”的持續舉辦,青島正以海洋為幕,在文旅融合的畫卷上書寫新的篇章。這場夏日狂歡,終將沉淀為城市的文化記憶,成為青島向世界展示“海洋文旅新力量”的閃亮名片。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張碧琪
責任編輯:李賽男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