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是我國第17個全國防災減災日,青島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聚焦“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排查身邊災害隱患”防災減災日主題,全面落實“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牢固樹立底線思維和風險意識,圍繞“防風險、除隱患、保暢通”三大核心任務,全面筑牢青島公路防災減災安全防線。
構建3套體系,高效開展公路災害風險隱患排查整治
今年以來,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按照“指導文件—實施方案—清單臺賬—整改核查”四級維度工作措施,狠抓風險隱患排查整治,構建“防災減災”“防汛防臺風”“公路安全生產重大風險隱患排查”3套體系,建立8套清單臺賬,成立普通國省道災害隱患排查小組,制定工作方案,編制指導手冊,組織開展方案宣貫培訓工作,統一目標任務、工作要求和技術要點,全面高效開展公路災害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工作。截至目前,累計投入排查人員1500余人次,排查出一般風險隱患58處,均已落實整改責任人,其中已完成整改43處,正在整改15處。
開展應急演練,組建23支防汛應急隊伍
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高度重視防汛防臺風工作,統籌全市公路部門物資儲備、設備檢修、應急隊伍組建和應急力量預置等工作,共組建防汛應急隊伍23支553人,配備79輛指揮巡查車輛、18臺裝卸車、25臺鏟車、23臺挖掘機、4臺吊車、45臺抽水機等防汛機械設備,儲備1.3萬余立方米沙石、2.5萬余條編織袋、1.5萬余米繩子、1032套雨衣等防汛物資,隨時準備應對防汛突發事件。全面梳理完善防汛防臺風應急預案及操作手冊,落實預警響應聯動機制和臨災預警“叫應”機制,為迅速、高效、有序地開展應急處置提供依據和工作指南。積極推進普通國省道汛期公路安全風險管控專項應急演練,對暴雨導致道路積水、邊坡坍塌、橋梁損毀等進行現場模擬演練,著力提升公路養護應急隊伍應對汛期突發事件的能力。
應用“四新技術”,建設應急監測一體化預警體系
為推進防災減災救災科創工作落實落地,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以科技創新引導公路安全管理方式轉變,積極推動“四新技術”在災害監測防治等方面的應用,提升公路基礎設施安全運行水平和減災抗災能力。
積極推進青島市普通國省道橋梁群輕量化監測設施建設,實現對風險場景即時感知、應急響應并對橋梁群運營狀態進行評估,提升公路橋梁安全運行和養護數字化水平。積極推進青島市即墨區S503省道邊坡安全監測設施建設,構建應急監測一體化預報警體系。該設施采用多參數聯動模型進行長期監測預警,能夠更準確地判斷公路邊坡的整體健康狀況。使用聯動相互校核檢驗機制,能夠實現分鐘級的現地響應與報警警示,大大提升應急響應效率。
創新采用“無人機+公路應急處置”工作模式,著力提升除雪防滑工作效率。在今年除雪防滑工作中,省道219小豁口路段山區公路首次應用大疆T60大型無人機,將融雪劑均勻地撒布在道路積雪區域,其最大作業速度13.8米/秒、最大播幅8米、能承載60千克固體融雪劑或50升液體融雪劑,相比傳統機械+人工除雪方式,該路段除雪工作節約2個小時以上。
下一步,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將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持續開展災害隱患排查整治工作,加大養護巡查力度及頻次,加強動態防范,強化防災減災和應急處置能力建設,確保管養公路安全暢通。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宋大偉
責任編輯:李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