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泰證券近日發布策略研究報告,深入分析了當前A股市場的供需兩端及交易端的動態變化。
在供給端,報告分析認為,“827”新政與退市新規的實施使得A股市場呈現出“慢進快退”的特征。去年8月27日,證監會正式提出“階段性收緊IPO節奏”,隨后多項優化上市條件的措施落地,導致新股發行明顯放緩。
今年上半年,共計有44家企業上市,創下了2019年以來同期的新低。同時,自2020年退市新規實施以來,退市改革成效顯著。截至今年第二季度,A股年化退市率已提升至1.2%,相較于2020年以前的0.4%有了顯著提升。今年4月12日,資本市場第三個“國九條”的出臺,以及滬深北交易所同步修訂相關退市規則,標志著退市生態或將進入新的局面。
在需求端,報告顯示,險資、國家隊等長線資金的加速入市。二季度,外資交易占比提升至17年以來的歷史高位,而A股與美、日、歐等權益市場的股價相關系數有所下滑,與新興市場的相關性也降至2016年以來的歷史低位。同時,A股機構投資者占比回升至53%,其中險資、國家隊及社保等長線資金為主要拉動項。險資持股市值占比上升至2015年以來歷史最高位,國家隊持股占比也提升至9.9%。自23年7月以來,中長線資金加速入市,呈現出“機構長線化”的趨勢。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公募指數化投資比重再創2010年以來新高。上半年,中國公募指數化投資比重提升至24%,國家隊的大幅增持助推了指數化發展。在增量側,上半年新發ETF規模達到472億元,其中中證A50 ETF成立規模居首。在存量側,以滬深300 ETF為代表的寬基ETF規模增長居前。此外,中央匯金對股票ETF的持倉市值環比增長約四倍,且持倉結構也發生了顯著變化,新增重倉了創業板、科創50、中證500等成長風格寬基ETF品種。
在交易端,華泰證券團隊分析認為,新股供給收緊的背景下,打新賺錢效應明顯提升。二季度市場交投情緒降溫下A股換手率回落至259%,但仍與海外成熟市場之間存在較大差距。同時,A股小盤股的“殼價值”仍較明顯。自“827”新政以來,IPO節奏放緩導致新股供給減少,新股稀缺性溢價提升,使得上半年A股“打新”賺錢效應明顯提升。新股上市首日漲幅中值達到了114%。
來源:環球網財經綜合報道
責任編輯:崔現香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