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下午2:30,楊志軍新書《海底隧道》讀者見面會將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天天出版社和青島新華書店有限責任公司主辦、青島書城承辦,在青島書城一樓城市課堂舉行。
著名作家楊志軍,良友書坊文化機構創辦人、青島文學館館長臧杰,知名作家、評論家張薇齊聚青島書城,與青島讀者分享《海底隧道》的創作故事,暢談兒童成長的熱點話題。
《海底隧道》是作家楊志軍創作的首部兒童文學作品,故事以祖國建設時期的山東膠州灣為背景,講述了男孩圓圓的成長故事。圓圓自小就與遠在青海“挖礦”的父母分離,同爺爺奶奶生活在黃島。童年生活幸而有爺爺奶奶無微不至的照顧與班主任張老師母親般的呵護,但圓圓始終對父母拋棄自己的行為充滿不解與怨憤。隨著奶奶與爺爺的相繼離世,孤單的圓圓便將張老師視為至親。直到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發現了一連串震撼動容的秘密:原來,父母在青海是獻身于國防保密工作;在父母身邊長大的姐姐也有著離奇的身世;還有“青春永駐”的張老師更是將大愛化作春雨浸潤著一顆顆童心……于是,青島與黃島之間的輪渡便承載了故事中每一段的悲歡離合,海底隧道也就這樣被盼望著成為生命與情感的通途。
一段心靈跋涉的動人故事,一個珍貴歲月的神秘入口。“海底隧道”將親情、師生情與家國大愛串聯起來,為小讀者展開了一幅情懷的長卷。《藏獒》過后,楊志軍何以轉而創作兒童文學,楊志軍說:“每一位作家都懷有赤子之心,我希望將自己內心天真的一面表達出來獻給孩子。這種表達除了基于創作的欲望,更多則來源于個人經歷。我當過兵、務過農,在青藏高原生活了四十年。雪域高原造就了我敬畏自然與感恩一切的情懷,而這正是當下所缺乏的。所以我希望把這種情懷轉化為故事傳達給孩子,讓他們在成長過程中也保有純粹的心靈,如此便有了《海底隧道》這本書”。作品中的人物,無論是父母、姐姐還是張老師,他們無私的情懷都對圓圓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甚至影響了他的人生選擇。而面對當下孩子的成長,家長和老師要扮演怎樣的角色呢?“我想,能夠發現孩子內心的純凈并加以引領,讓他們成為善良、又有擔當并且能夠為心靈的純粹而堅持的人,這是家長和老師應該負有的責任。”
良友書坊文化機構創辦人、青島文學館館長臧杰也認為好的故事都是永恒的,是經久不衰的。整部小說沒有對祖國建設的艱苦歷程,父母、姐姐、張老師等人的奉獻與愛做直接的描寫和刻意的“拔高”,流金歲月里那些不可忘卻的時刻和他們崇高的境界伴隨著主人公的一次次成長已然默默深入讀者的心靈,不由地激發出讀者,尤其是少年兒童真摯的愛國情感和人文情懷,引導他們堅韌勇敢,奮發向上。
《海底隧道》的故事雛形來源于楊志軍做記者時的真實采訪,多年的實地考察和扎實的文獻查證使作品在兒童長篇小說之中獨樹一幟。知名評論人張薇談及閱讀《海底隧道》的感受時提到:“閱讀這本書是一個奇異的過程,它讓我穿越的不僅是‘海底隧道’,更是時空隧道。這部小說喚醒了一代人的記憶,‘海底隧道’是現實,它連結的是歷史,是幾代人的青春、生命、人生遭際和命運。楊志軍寫來平靜淡然,但其悠遠深省的歷史目光,擊中的恰是現實越來越稀缺的理想情懷。”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