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財經日報訊(記者 劉瑞東 通訊員 王楷 時滿鑫) 4月14日上午,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在全省率先發布《青島市建設工程合同糾紛處理白皮書(2012年~2016年)》,同時公布青島市建設工程糾紛典型案例。據悉,近五年,全市法院共審結建設工程合同糾紛案件近8000件,此次發布的典型案例共13件,為相關部門的科學決策提供參考,為當事人理性維權提供指引。白皮書則對2012年至2016年全市建設工程合同糾紛案件處理情況進行了全面的分析梳理,找出了當前建設工程合同糾紛案件反映出的突出問題,提出了多方預防化解建設工程領域糾紛、維護建設市場秩序的相關建議,為相關部門、企業的決策經營提供參考依據,為相關主體的風險防控發出預警,對不合法、不誠信、不規范的行為進行警示,促進青島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
發布會現場
青島作為我國重要的沿海開放城市,近年來建筑業保持了持續快速發展態勢,整體規模逐年擴大。據統計,“十二五”期間青島累計完成建筑業總產值5903.2億元,年平均增長率14.87%,較“十一五”期間增長104個百分點。然而,在快速發展的同時,開發單位缺乏開發能力而盲目借貸開發,施工單位無資質施工、借用資質施工、超越資質施工、掛靠施工,有的為貪圖搶占市場而盲目墊資施工、負債經營等,在開發建設中種種不規范操作帶來的各種負性問題也不斷暴露出來,導致建設工程合同類訴訟糾紛案件呈逐年增長之勢。2012年至2016年,全市法院共受理建設工程合同糾紛案件7711件,分別是:2012年1194件,2013年1296件,2014年1335件,2015年1751件,2016年2135件。其中涉及機場地鐵、藍色硅谷、西海岸建設等重點項目案件百余件。
建筑業生產周期長、工藝繁瑣、參建主體多樣,除個別工藝簡單的項目外,基本涉及合同約定外的設計變更,故該類糾紛往往案情復雜、專業性要求高、審理周期長、爭議標的額大、法律適用爭議大,且發包方、承包方、監理方、建材供貨商、銀行、已交購房款或訂購意向金的業主等各類主體的權益交織在一起,一旦處理欠妥,極易引發群體性事件。作為青島市建設工程合同糾紛專門的審判部門,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一庭和全市法院相應庭室,近年來組建了專門的建設工程合同糾紛審判團隊,不斷加大該類案件的研究力度,走專業化審判道路。同時,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與青島市城鄉建設委員會等部門多次對接,聯合印發了《關于實施城鄉建設行業經濟糾紛訴前調解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構建建設工程合同糾紛多元化解平臺,化解了大量建設領域的糾紛,共同創造了良好的法治環境。
近年來,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大量指導性判例,判例作為法律和司法解釋的有效補充,在統一裁判尺度,規范民事行為方面的重要指導意義已得到最高司法機關的認可。為反映近年來我市建設工程合同糾紛案件處理情況,增強社會各界對建設工程合同糾紛案件處理工作的認識,調動各方力量維護建設市場秩序,促進我市建筑業健康發展,順利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近日,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在總結審判經驗的基礎上,編撰了建設工程合同糾紛處理白皮書,并整理出了具有廣泛指導意義的典型案例。此次發布的典型案例共13件,由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一庭和市南、市北、即墨、黃島四個基層法院法官共同撰寫完成,案例依托近三年來青島市的生效判決,從合同效力、工程價款、質量、竣工資料交付等多個角度予以分析、指導,為相關部門的科學決策提供參考,為當事人理性維權提供指引。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