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央氣象臺消息,菲律賓附近熱帶低壓的中心今天(5月26日)早晨5點鐘位于菲律賓馬尼拉東南方大約135公里的菲律賓群島中部,就是北緯13.8度、東經121.9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7級(15米/秒),中心最低氣壓為1002百帕。
預計,低壓中心將以每小時5—10公里的速度向偏北方向移動,強度緩慢增強,將于未來12小時內加強為今年第1號臺風,26—27日將在菲律賓呂宋島東部海面逐漸轉向東北方向移動。
按照臺風命名規則,今年第1號臺風將為“艾云尼”,“艾云尼”一名由密克羅尼西亞提供,是當地傳統的風暴之神。臺風往往來勢洶洶,但名字卻風格多樣,或文藝或神秘讓人摸不著頭腦,這些千奇百怪的臺風名字究竟是怎么來的呢?
臺風千奇百怪的名字是怎么來的?
為了幫助人們防臺抗災、加強國際區域合作,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臺風委員會第30次年度會議決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采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并決定從2000年1月1日起開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確立一張新的命名表。
臺風的命名表上共有140個名字,由14個臺風委員會成員,各提供10個名字。由于國家和地區眾多,每個地方的風格都不一樣,取的名字也是五花八門。比如日本是星座控(如天琴、摩羯、北冕等),中國大陸是神話控(如悟空、海神、木蘭等),朝鮮則是詩詞控(如楊柳、鴻雁、云雀等)。
命名表上的名字也不是一成不變的,當某個臺風造成了特別重大的災害或人員傷亡而聲名狼藉,成為公眾知名的臺風后,為了防止與其他臺風同名,就從命名表中將這個名字刪除,由原提供國或地區重新推薦。
來源:中國天氣網
責任編輯:李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