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九條”出臺近一周,資本市場予以強烈反饋。
順應投資者的呼聲,新“國九條”及相關配套文件對上市公司的IPO、業績、退市、分紅、大股東合規經營都提出了新要求,其中明確提出加大退市監管力度,深化退市制度改革,加快形成應退盡退、及時出清的常態化退市格局。
一些中小酒類股投資者非常緊張:本來只是想炒個重組題材、拿個困境反轉劇本,這下不會真的退市了吧?
新規的本意,在于引導資金從題材炒作、殼資源股轉向績優股。證監會上市監管司司長郭瑞明在答記者問時指出,本次退市指標調整旨在加大力度出清“僵尸空殼”、“害群之馬”,并非針對“小盤股”。
A股酒類板塊有四十多家上市公司,盡管有貴州茅臺這樣年收入上千億的巨頭,也有一批長期業績平平甚至反復在盈虧線上橫跳的中小酒企。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4月15日至18日,*ST莫高、*ST西發、ST通葡、中信尼雅、皇臺酒業、青海春天、蘭州黃河、海南椰島等酒類股紛紛出現跌停,周內跌幅普遍在15%到20%左右。
按照新“國九條”的配套文件,這當中一些酒企可能會加快被ST,已經ST的酒企退市可能性也在加大。當中部分酒類股還出現過股東內斗、股東被立案調查、大股東違規擔保、違規挪用資金等情形,中小投資者利益難以得到保護。
回顧這些酒類股的經營歷史可以看出,通向退市的道路,多是企業自己鋪就的,新規不過是按了快進鍵。
新“國九條”的相關規定,關注的是企業的長期經營可持續性以及對投資者的回饋。陳國麗 攝
中小酒類股紛紛跌停
4月12日發布的《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新“國九條”)是2004年、2014年兩個“國九條”之后再次專門出臺的資本市場指導性文件,證監會和交易所也出臺或修改了相關配套文件。
關于退市,新“國九條”提出,加大退市監管力度。具體包括進一步嚴格強制退市標準,完善市值標準等交易類退市指標,收緊財務類退市指標,進一步削減“殼”資源價值,加大規范類退市實施力度,強化退市監管,增加對一年嚴重造假、多年連續造假退市情形等一系列措施。
4月15日開始,不少中小酒類股紛紛跌停。其中,兩家*ST股尤其受到關注。
甘肅的老牌葡萄酒企*ST莫高(600543.SH)股價反應最為劇烈,從4月15日開始連續五天出現跌停,周內跌幅25%。其3月29日披露的年報顯示,2023年收入1.98億元,虧損4144萬元,雖然相比前一年有大幅減虧,仍是其連續第三年虧損。
*ST莫高本來暫無退市風險。按照交易所原來的《股票上市規則》,被ST企業的業績指標是“連續兩年凈利潤為負值,且營收低于1億元”。*ST莫高去年營收達標,因此年報發布后就已在申請撤銷股票退市風險警示。
然而上周新“國九條”出爐后,交易所擬將主板虧損公司的營收指標將從1億元提升到了3億元。*ST莫高去年的營收并不達標。
不過,這一政策有一年“緩行期”。
根據交易所解釋,主板財務類“虧損+營業收入”組合指標以2024年度為第一個會計年度,上市公司在2023年年度報告披露后繼續按照原規則財務類強制退市的規定實施*ST、撤銷*ST,或者終止上市;實施*ST的公司要在明年披露2024年年報后,再按照新規則撤銷*ST或者終止上市。
這意味著,*ST莫高如果今年能摘帽,則暫時不需再面對“3億元營收”這條紅線。否則,*ST莫高今年開始,營收需要增長至3億元以上。
對*ST莫高來說,要摸到3億紅線難度不小,其2023年不到2億元的營收,已經比前一年大幅增長了83%,是上市20年來增長最大的一次。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葡萄酒、藥品、降解材料及制品三大產品的收入去年都有大幅度增長。
不僅是收入大漲,*ST莫高三大產品的毛利率都有至少兩位數的高增長,在往年也是非常少見的。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翻看了*ST莫高過去五年的年報,僅有2019年葡萄酒毛利率出現兩位數增長,其他時候都是下跌,也并未出現三大產品毛利率同時大漲的情況。
上交所目前還尚未批準*ST莫高的摘帽申請,并于4月16日晚發出了問詢函,要求*ST莫高就業務收入和毛利率變化幅度較大進行補充披露。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嘗試聯系*ST莫高,董秘辦多個電話未能接通。
拉薩啤酒背后的*ST西發(000752.SZ)同樣在退市邊緣,其原因有所不同:2022年其凈資產為負值,且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
*ST西發預計4月26日披露2023年報,如再次出現凈資產為負值的情況,將被終止上市。其去年三季報凈資產依舊為負。
*ST西發面臨的退市風險點不止這一個。去年這家公司已進入預重整階段,公司及實際控制人羅希均因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且此前已陷入了多起股權、資產相關訴訟中。
退市倒逼績差股
還有三家原本并無退市壓力的公司,也突然離退市近了一步。
上個月剛被央視3·15曝光的聽花酒,背后銷售方青海春天(600381.SH)預計2023年營收2.32億元至2.48億元之間,虧損2.22億元至2.87億元,連續第四年虧損。
蘭州黃河(000929.SZ)4月17日剛披露年報:2023年營收2.4億元,虧損4672萬元,連續兩年虧損。此外其今年一季度繼續虧損。
中信尼雅(600084.SH)2022年虧損8.8億元,預計2023年歸母凈利潤為正,但扣非歸母凈利潤為-1350萬元到-1180萬元。
三家公司去年的營收都不到3億元的紅線,如果未來兩年依舊營收不達標且繼續虧損,將會走向強制退市。
其他跌停的中小酒類股雖然并沒有退市風險,但業績也不樂觀。
另一家老牌葡萄酒企ST通葡(600365.SH)2022年虧損,其2023年預計虧損6008萬元至9012萬元,將是其連續第二年虧損、五年內第四次虧損。其原實控人尹兵曾經違規擔保近2.7億元,也是因此被ST。
不過目前ST通葡年營收遠超3億元紅線、凈資產也為正,只要不連續出現非標內控審計報告,其距離退市還有一定距離。
對于很多投資者來說,交易績差股主要是為了殼資源,一旦有重組題材,股價就會大幅提升。去年,ST通葡股價就一度上漲40%。
但新“國九條”為資金炒作借殼重組設置了更多障礙。
一方面,修訂了重組上市條件,加大對重組上市的監管力度,削減“殼資源”價值,對照主板上市條件的修改,提高主板重組上市條件;另一方面,針對上市委、重組委也提出要壓緊壓實審核把關責任,嚴把發行上市、并購重組準入關,相關委員在履職中存在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違反廉政紀律的,終身追責。
其他幾家一度跌停的酒企,其過往經營歷史證明,他們談不上被誤傷。
有“A股不死鳥”之稱的皇臺酒業(000995.SZ),上市24年來,有11年是虧損的,曾經五度被ST、又五度摘帽,2022年剛剛扭虧摘帽,2023年又再度預計虧損。
保健酒起家的海南椰島(600238.SH)上市24年,其中有7年是虧損的,也曾因連續虧損被ST,去年再度報虧,預計2023年虧損1.1億元到1.3億元,將是其連續第三年虧損。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指出,這一次新“國九條”主要目的是推動資本市場深化改革、推動市場風格轉變,讓資金支持業績優良的好公司,推動經濟轉型。這類連續多年虧損、剛摘帽又再虧損的公司,顯然不是能引領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績優股。
此外,即便用財務手段短時間扭轉業績實現摘帽,也還要面臨更嚴格的分紅要求。新規提出,要對分紅不達標采取強制約束措施,多年不分紅或分紅比例偏低的公司也會被ST。
可見,新“國九條”的相關規定,關注的是企業的長期經營可持續性以及對投資者的回饋。如果不能從根本上扭轉經營理念,總有一些績差股,還會回到退市“鬼門關”前。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崔現香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