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又雙叒叕創新高了。這是黃金今年第四次刷新紀錄,黃金4月1日當日送出“大禮包”,高開高走,一度觸及2265.37美元/盎司,刷新了3月28日剛剛創下的2233.81美元/盎司的高點。國內黃金也同樣連續大漲,今日最高觸及533.75元/克,創下上市16年以來的新高位。自去年5月份以來,黃金就一直在節節突破創新高,雖然市場對于黃金今年的上漲已有一定心理準備,但其表現仍大大好于所有機構預測。由于黃金現貨大漲,黃金概念股今日也是水漲船高,板塊上漲2.01%,自2月6日以來,板塊已經上漲33.7%。
已有投資者布局空單
隨著金價的上漲,多家國內黃金品牌也不得不調整報價。周大福、中國黃金等金店的金飾價格紛紛攀升,甚至已經達到了693元/克的高位,距離700元/克只有一步之遙。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金飾價格本月突破700元/克的可能性極大,而在3月之前,并沒有一家機構敢于給出此判斷。這一預測不僅令人感到驚訝,也反映了當前黃金市場的強勁態勢。黃金作為一種傳統的避險資產,其價格的上漲往往與全球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密切相關。在當前全球經濟形勢復雜多變的情況下,黃金市場的表現無疑為投資者提供了一種更加穩健的投資選擇。
中國國際期貨股份有限公司高級研究員湯林閩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金價再次創出歷史新高,主要有兩方面因素造成。其一一系列的經濟數據使得美聯儲6月降息預期得到支撐;其次是地緣政治熱點升溫使得避險情緒增加,巴以沖突至今仍在持續。這些都引發市場對中東緊張局勢升級的擔憂。
不過湯林閩也表示,近期黃金大幅上漲,市場情緒的“超調”可能也發揮了重要作用,需警惕后續新信息注入可能引發市場情緒大幅波動的情形。
信達期貨也表示,短期看,美元升值趨勢下金價或迎來一定回調壓力,但在貨幣及避險屬性支撐下金價回調幅度仍有限,金價易漲難跌。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地緣局勢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中東局勢和俄烏沖突仍未見樂觀信號。短期避險需求或仍將繼續支撐金價;二是央行購金節奏或仍持續推動金價中樞;同時SPDR黃金ETF持倉連續兩周上升或暗示投資者對黃金的樂觀情緒有所上升。中長期在逆全球化趨勢下,央行購金節奏及地緣政治風險難以平息,仍將主導金價走勢,邊際力量仍然取決于美國經濟走勢對市場預期及美聯儲行為影響。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金價屢創新高的同時,全球最大的黃金ETF—SPDR的持倉量卻出現下滑,最新的持倉量為830.15噸,自3月21日以來,一直沒有出現過加倉動作,累計減倉8.35噸。
“還是比較明顯的頂背離跡象,在金價新高的同時,持倉量卻出現下滑,價格回調可能一觸即發,而且幅度可能會不小。我們目前嘗試性布局了一些空單,如果市場出現明顯的轉向,會加大空單的布局。”資深黃金投資人林榮表示。
黃金公司業績全線飄紅
金價大漲,也讓黃金公司的業績創出歷史最高最好水平。赤峰黃金3月30日披露2023年年報。2023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72.21億元,同比增長15.23%;歸母凈利潤8.04億元,同比增長78.21%;扣非凈利潤8.66億元,同比增長115.97%;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22.03億元,同比增長102.09%。赤峰黃金的股價也在4月1日創出本年度的新高。
國聯證券分析師丁士濤表示,黃金具備商品、貨幣與金融三重屬性,新環境下三者形成共振,金價整體仍處于上漲大周期,其價值有望獲得重估。赤峰黃金海外礦山成本偏高,且海外礦山產量占比大,在金價上漲的背景下,公司利潤彈性更大。公司黃金產量穩步提高,降本增效持續推進,盈利能力顯著改善。預計公司2024-2026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1.12億元、15.49億元17.4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8.37%、39.21%、12.94%,給予公司2024年30倍PE,目標價20.1元,維持“買入”評級。
山東黃金的年報顯示:2023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592.75億元,同比增長17.83%;歸母凈利潤23.28億元,同比增長86.57%;扣非凈利潤22.13億元,同比增長69.47%;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68.49億元,同比增長130.46%;報告期內,山東黃金基本每股收益為0.42元,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7.84%。
湖南黃金3月26日公告稱,2023年全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33.03億元,同比增長10.75%,歸母凈利潤為4.89億元,同比增長11.20%。
3月22日晚,紫金礦業發布2023年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達2934.03億元,同比增長8.54%;歸母凈利潤達211.19億元,同比增長5.38%,扣非后歸母凈利潤216.16億元,同比增長10.68%。 紫金礦業的股價也在今日創出歷史新高。
除了上游礦山之外,下游的黃金珠寶公司也是全線報喜。潮宏基預計,2023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2億元至4億元,同比增長60.7%至100.88%。萃華珠寶預計,2023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2億元至1.69億元,同比增長151.01%至253.5%。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王海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