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十四五”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青島市交通運輸系統錨定“發揮龍頭作用”和“走在前”的總要求,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全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輸服務水平提升取得明顯成效,在推進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體現了交通擔當。
青島港
加快互聯互通,暢通沿黃達海開放大通道
推進沿黃流域鐵路規劃建設,打造國家重要沿海鐵路網。堅持鐵路客貨并重,完善客運軌道交通網絡,實施貨運鐵路聯網補網。2023年,濟青高鐵紅島站開通運營,增開青島往返濟南的高鐵(動車組)列車12對,最短發車間隔縮短至6分鐘,濟青雙城基本實現高鐵公交化。濟鄭高鐵開通運營,強化了青島與鄭州等沿黃大城市交往功能。濰宿高鐵青島連接線開工建設,將進一步完善區域鐵路網布局。
高鐵公交化持續推進
提升公路支撐服務能力,打造廣覆蓋深通達的公路網。全域統籌布局,構建暢達的高速網,打造完善的干線網,織密廣泛的基礎網。2023年,貫穿青島市南北的明村至董家口高速、雙向八車道的青蘭高速雙埠至河套段改擴建、G204大沽河橋等一批標志性、骨干性工程建成通車,大幅提升了機場、港口集疏運和跨區域聯通能力。雙向四車道的董家口至梁山高速(沈海高速至新泰段)、雙向八車道的沈海高速改擴建等在建工程加速推進,將進一步提升對外輻射能級。
國道204大沽河橋通車儀式
推進區域一體化建設,強化青島都市圈面向黃河流域重要開放門戶作用。協同共建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的綜合運輸通道,支撐都市圈發展廊道。構建以青島為核心的“一環六射”高速(城際)鐵路網,建設軌道上的都市圈,實現軌道交通一小時通勤。構建“三環十一射”高速公路網,提升市際公路通達能力。2023年,萊西至榮成高速鐵路建成通車。濰坊至煙臺鐵路穩步推進,預計2024年通車運營。
明董高速完工通車
強化樞紐能級,打造黃河流域對外開放門戶
強化國際樞紐海港功能,打造世界一流港口。優化港區功能,持續推進港口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港口集約化高質量發展。2023年,青島港12個項目竣工驗收,其中全國首座全國產、全自主的自動化碼頭三期“投產即高產”,以60.2自然箱/小時裝卸效率第十次刷新世界紀錄。建立沿海港口和內陸港合作機制,推動山東港與沿黃流域省市共建內陸港,延伸港口服務功能。2023年,新增9個沿黃內陸港,為沿黃流域客戶提供“端到端”“門到門”全程物流服務。
董家口港區振華原油庫工程投產使用
提升國際樞紐航空功能,打造世界一流機場。完善膠東國際機場基礎設施,推動機場貨運功能區建設,持續提升航空客貨運服務能力。2023年,膠東國際機場雙跑道獨立平行離場模式獲得民航局批復,跨入雙跑道兩翼齊飛新階段,不僅提升了空管效率和機場運行效能,也為高峰時刻航班容量和航空業務體量增長提供了支撐。膠東國際機場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啟動。即墨、萊西通用機場建成。
青島機場
發揮港口群、機場群優勢,打造世界一流樞紐集群。發揮沿黃九省(區)出海口城市優勢,強化山東半島城市群港口間協同聯動,依托省港口集團優化港口布局和功能分工,完善提升以青島港為龍頭,日照港、煙臺港為兩翼,濰坊港、威海港、東營港、濱州港為補充的山東半島世界級港口群。構建多層覆蓋機場群,協同濟南機場聯合打造國際航空樞紐,統籌布局建設通用機場。
青島港
優化營商環境,構建海陸空鐵沿黃高效物流體系
完善干支聯動的國際海運網絡。堅持以“集裝箱一體化”為突破口,調整優化內、外貿航線布局,拉動港口箱量增長,進一步鞏固東北亞國際航運樞紐地位。2023年,新增20條集裝箱航線,港口貨物、集裝箱吞吐量突破6.8億噸、2800萬標箱,位居全國第四位;新增7條海鐵聯運,完成集裝箱海鐵聯運220萬標箱、蟬聯全國“九連冠”,大幅降低沿黃流域物流成本,為沿黃流域的綠色發展、新舊動能轉換不斷注入新動力。
青島機場
拓展運能充沛的國際空中走廊。加快恢復國際及地區客貨運航線,航空運輸保障能力不斷提升。2023年,民航國內國際客運航線分別恢復至223條、20條,完成旅客吞吐量2142萬人次、同比增長120%,航班正常率、始發航班離港正常率保持華東地區首位,服務質量全國第二(僅次于大興機場)、旅客滿意度全國第一;新增3條全貨機航線,機場完成貨郵吞吐量26萬噸、同比增長18.5%,趕超疫前水平。
青島機場
打造集約對流的國際陸路通道。建設國內國際多式聯運中心,大力發展多式聯運“一單制”“一箱制”。強化與霍爾果斯等國際陸路運輸口岸合作,構建面向中亞、歐洲、上合組織國家的國際公路、鐵路運輸通道。新增1條中歐班列線路(31條),全年開行中歐班列(齊魯號)863列、同比增長11.4%,國內國際雙循環更加高效暢通。積極推動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大力發展現代運輸服務業。
中歐班列
突出動能轉換,加快建設黃河綠色生態走廊
優化調整運輸結構。推進大宗貨物和集裝箱中長距離運輸“公轉鐵”“公轉水”。2023年,港口大宗干散貨、油品清潔運輸占比分別達86%、93%。推動港口岸電建設,推廣靠港船舶使用岸電。2023年,港口船舶岸電接電3339艘次,同比增長28%。全國首艘新能源拖輪投入使用。
構建綠色出行體系。推動公交地鐵融合發展,提升公共交通的出行分擔率。2023年,優化調整公交線路75條,圍繞公園出入口、大型社區等開通公交微循環專線;地鐵13號線二期北段開通運營,地鐵出行占公共交通出行比重提升至43%,骨干作用持續顯現。300輛新能源公交車交付投用。
公交地鐵銜接更便利
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加強土地、岸線、海域等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推進交通領域污染防治,加強交通運輸領域污染防治和生態修復,推廣交通基礎設施廢舊材料、設施設備、施工材料等綜合利用,堅定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2023年,公路大中修項目舊料回收率、再利用率分別達95%、85%。
下一步,將持續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立足青島及青島都市圈綜合交通區位優勢,打頭陣、當先鋒,打造黃河流域最便捷出海通道,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山東示范區青島先行區,當好青島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開路先鋒。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宋大偉 通訊員 徐鵬
責任編輯:李雯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