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提起城陽,人們往往只能想到動車、韓食或機場。如今,城陽有了更多代名詞,儲能、半導體、生物醫藥、青春足球、音樂節、博覽會、不夜城、開心麻花……實際上,城陽的發展早已不囿于此。
昔日的動車小鎮化身動車新城;韓國料理店升級為集商務、消費、金融、教育、文化、生態為一體的韓國城;原本沉寂的機場演變成人聲鼎沸的“影視+音樂+綜藝+會展”航站樓文旅集聚區……
英國管理大師查爾斯·漢迪有一個著名的“第二曲線”理論,即世界上任何事物的產生與發展,都有一個生命周期,并形成一條曲線。任何一條增長曲線都會滑過拋物線的頂點,持續增長的秘密是在第一曲線消失之前開啟第二曲線。
企業和產業如此,城市發展也是如此。
圍繞打造灣區都市活力城陽的總目標,城陽區列出了建設“四區一園”的明晰路徑,把產業分為“昨天、今天、明天”進行整體性謀劃、前瞻性思考、戰略性布局,讓傳統優勢產業“老樹開新花”,新興產業迅速“生根發芽”,未來產業“超前謀劃”,推動全區實體經濟結構由軌道交通“一業獨大”時代向儲能、半導體和軌道交通“多頭并進”時代邁進,劃出了高質量發展的“第二增長曲線”。
一個產業更加多元、創新更具動能、消費更富活力的灣區都市,正以“在先進制造業領域再造一個新城陽”的決心和魄力,牢固筑穩大青島北部經濟隆起帶的“橋頭堡”。
曲線如何落筆?
長期以來,城陽的產業結構中工業占GDP比重40.9%。而工業結構當中,軌道交通產業比重較大,軌道交通產業一旦不景氣,對城陽經濟影響巨大。
轉型升級勢在必行,慢一步都不行。
為此,城陽區提出“奮戰五年,在先進制造業領域再造一個新城陽”,力爭在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工業增加值上實現雙翻番,工業增加值率從20%提升到30%。
全新的產業版圖如何落筆?這決定著“第二曲線”的高度,也考驗著主政者的眼光和魄力。
2022年以來,城陽區瞄準儲能、半導體等產業發展“新風口”,狠抓6條制造業產業鏈和8個專業園區建設,全力搶占未來產業新賽道,重塑產業發展新優勢。去年以來簽約引進50億元以上項目8個,20億元以上項目9個。其中投資130億元的物元半導體、投資126億元的鵬輝能源、投資230億元的中電科產業園、投資52億元的和而泰等一批“三高”項目相繼落地,均實現當年洽談、當年簽約、當年開工。
青島市儲能產業園推介會
2023年9月26日,青島市儲能產業首個引進的百億級項目——鵬輝能源儲能電池項目正式開工,將建設年產36GWh(吉瓦時)儲能電池項目。鵬輝能源落戶的青島市儲能產業園(城陽區)將以電化學儲能上中游儲能電池、儲能系統集成及關鍵核心部件研發制造為重點,持續強鏈、延鏈、補鏈,加快形成產業鏈上下游相對完整、產業配套體系相對完善、科技創新能力突出的儲能產業發展集群,著力構建新型儲能技術及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集聚發展新高地、引領發展先行地、創新發展策源地。
前不久,青島市發改委發布《青島市新型儲能發展規劃(2023-2030年)(征求意見稿)》,將以城陽區為核心培育產業引領增長極,以“一園多區”布局模式,在河套、上馬、棘洪灘等3個街道整體規劃、分步實施、有序推進城陽區儲能產業園建設,重點布局河套街道1690畝核心發展區和580畝拓展區,根據產業發展需要,適時推進上馬、棘洪灘兩個街道預留發展區建設。
和而泰青島東北亞智能制造基地項目總投資50億元,以核心控制器、核心傳感器、核心芯片研發、制造為主要方向。目前,項目已利用原樂金浪潮生產基地3萬平方米廠房進行生產,設置4條生產線,2022年7月正式投產。后續將分二期建設,主要建設內容為全自動化的黑燈工廠和研發大樓。物元半導體項目擬占地500畝,分兩期建設,其中一期建設先進封裝生產線。項目以先進封裝為核心技術,設備國產化率達70%以上,原材料國產化率達85%以上。目前,先進封裝試驗線基本完成設備調試并試研發生產,先進封裝生產線預計2024年4月竣工驗收。
好消息不止于此——
京東(青島城陽)智能產業園招商正式啟動,規劃建成服務于智能制造、信息技術、物聯網等主題產業綜合體,重點圍繞戰略性新型產業,打造具有影響力、配套完善的可持續發展型智能制造生態產業園;
均和云谷·青島未來創新園(一期)竣工,重點引進智能制造、電子信息高端科技研發類以及輔助研發生產型相關企業,將打造成為青島市高端研發智造產業園區;
忽米網5G+工業互聯網創新基地北方總部項目封頂率即將80%,項目構建“一芯雙翼”格局,構建青島工業新生態,營造多產業、多領域資源吸附聚集生態圈;
費斯托智能制造產教融合園項目二期工程竣前檢查完成
費斯托智能制造產教融合園項目二期工程竣前檢查完成,主要承載智能制造、核心零部件生產、人工智能研發與中試平臺等,整體建成投產后,預計年產值可達到1億元,年稅收可達到3000萬元;
……
一個個高技術、高投入、高附加值的“三高”項目,加快重塑城陽的制造業基因,持續夯實“制造業壓艙石”“灣區支撐級”。
曲線如何繪就?
日前,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公示了2023年度省級數字經濟園區(試點)評選名單,其中,城陽區綠天使創業園入選了成長型數字經濟園區(試點)。綠天使創業園近年來積極孵化運營了一批數字經濟產業鏈企業,推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協同發展,集聚了40余家數字經濟企業,數字產業年營業收入超過8億元。目前城陽區累計建設省級數字經濟園區2家,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規模已達500億元。
要想擘畫完美的“第二增長曲線”,取決于產業和企業的成長軌跡。
首先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城陽區抓牢工業技改投資項目建設,1-9月,完成投資44.8億元,增速25%,連續兩個季度保持全市第一。新認定市級以上“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54家,開發新產品58個,414個技術創新項目獲得市級立項,全市占比30%。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在全市率先出臺《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70個項目獲青島市工業互聯網高質量發展項目認定,綠天使創業園入選省級數字經濟園區試點。新增認定青島市綠色工廠17家,培育認定小巨人、瞪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等高成長企業250家,8家企業入選省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以上均列全市第一。完成1566家工業企業“畝產效益”評價,激勵倒逼企業轉型發展。目前,城陽區已完成全年三批高新技術企業申報工作,高新技術企業申報數量達到998家次,同比增長16.5%;預計今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400家以上,全區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1900家以上,繼續保持在全市前列。
京東(青島城陽)智能產業園啟動招商
其次,抓新興產業招引提能級。城陽區圍繞軌道交通裝備、集成電路、儲能等重點產業鏈,大力招引“高技術、高投入、高附加值”三高制造業項目。積極參與中車四方訂單聯系,赴比亞迪深圳總部爭取訂單傾斜。圍繞和而泰、物元等項目延鏈補鏈,赴深圳、成都等地開展軟件信息項目招商。目前軌交裝備產業順利通過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評估,高分子(橡塑)材料產業入選工信部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食品飲料產業入選山東省“十強”產業雁陣形產業集群,成功舉辦中國國際預制菜產業發展大會。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增勢較好,2023年1-9月,33家規上企業實現營收31.9億元,同比增長44.5%。
第三,超前布局未來產業。在算力產業方面,城陽區在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中探索出了獨具特色的“城陽經驗”,主要通過構建“1+1+1”的發展模式來實現。其中,在“實現1個試點突破”方面,明確選擇數據資源相對集中、應用場景相對豐富的醫療數據,試點先行核保市場,以點上經驗引領更多領域、更大范圍的數據運營工作。“打造1個數據要素產業園”和“打造1個算力運營交易中心”,即在全市率先揭牌運營數據要素產業園,正在謀劃推進以青島為資源入口,以數據與算力為突破口,吸引全國數據和算力資源,實施“華數青算”,全力打造青島算力運營交易中心。城陽還超前謀劃布局了低軌衛星產業園,圍繞即將落戶的1號項目,積極洽談龍頭企業及上下游配套,培育低軌衛星產業鏈。
青島市首個數據要素產業園啟用
“第二增長曲線”打造了增長源、繪出了增長點。城陽區2023年上半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實現了19個月以來的首次正增長,自6月份以來,連續4個月跑贏全市增速。前三季度,全區規上工業完成產值1267億元,同比增長1.3%;增加值完成289.6億元,同比增長5.8%。制造業增加值占比穩定在40%左右、全市首位,連續六年獲評中國工業百強區。
曲線如何上揚?
2023年11月17日,一項貌似平常的拆遷工作正在惜福鎮街道有序進行中,不久的將來,這里將崛起青島城市學院弗勞恩霍夫智慧工業科技·人才示范產業園。該項目一期投資18億元,重點引進上海交通大學弗勞恩霍夫協會智能制造中心,依托青島城市學院的資源優勢,建設新工業示范園區。
在沖刺第四季度的同時,城陽區正搶先布局,力爭在2024年“搶開局、穩增長”中搶得先機。
如何保持“第二曲線”持續上揚?是擺在政府和企業面前的永恒問題。
城陽區錨定“兩翻番 一提升”工作目標,圍繞軌道交通、半導體、儲能“三駕馬車”,精準抓產業、引項目、育企業、強服務,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集聚區。
規劃引領,制定行動綱領。城陽區將印發《城陽區先進制造業強區行動計劃(2023-2025年)》《城陽區制造業“兩翻番 一提升”攻堅行動方案》等,圍繞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集群化、服務化、生態化“六化”目標,做大做強軌道交通裝備、智能裝備制造、汽車制造、優質食品等傳統優勢產業,加快發展集成電路、儲能、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先進高分子材料、精密儀器儀表等新興產業,推動工業結構從“一家獨大”轉向“多點支撐”,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創新驅動,塑造競爭優勢。城陽區將健全制造業創新體系,規劃建設一批國家、省、市創新平臺,培育市級以上“一企一技術”中心等創新研發平臺40個以上。滾動推進200個以上重點技改項目建設,實施企業技術創新項目300項以上,開發新產品100個左右。深入實施首臺套培育計劃,新增省級以上首臺(套)技術裝備、首版次高端軟件3項。深化新一代“青島金花”培育,擦亮“城陽制造”品牌,培育新一代“青島金花”企業10家以上。推進制造業低碳轉型,開展綠色示范培育行動,推動綠色低碳轉型,新增市級以上綠色工廠5家以上。
智改數轉,賦能轉型升級。城陽區將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揮全市首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城陽)工作站優勢,深入開展數字化“義診”,打造一批工業互聯網示范項目,做優做強工業互聯網平臺,培育“兩化融合”項目30個以上。推動天安數碼城、綠天使創業園等數字經濟園區建設,促進優勢產業集聚發展。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鏈營收增長20%以上。
培優增效,打造“強企方陣”。城陽區將實施存量挖潛、增量提升“雙輪驅動”戰略,構建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推動形成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格局。支持國恩科技等企業實施并購、重組和品牌整合,扶持海力威等企業上市及增資擴股,實現企業裂變擴張。制定龍頭企業擴容倍增專項支持政策,遴選年產值過億元高成長企業組建區級培育庫,實施區領導包聯重點企業制度,促進龍頭企業加快實施倍增計劃。推動國恩集團、比亞迪及天仁微納等30家左右培育庫企業實現倍增。圍繞“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青島市雛鷹企業-山東省瞪羚-獨角獸企業”兩條主線,每年新增單項冠軍、小巨人、“瞪羚”企業、雛鷹企業及專精特新等高成長企業200家以上,數量保持全市領先。
服務保障,打通企業痛點。城陽區將常態化開展“進企業、解難題、送服務”行動,推動“產業鏈”與“服務鏈”有機融合。實施工業企業綜合評價,堅持正向激勵、反向倒逼雙向發力,建立全區工業企業“留改拆”工作推進機制,加快老舊工業園區升級改造,推動用地、用能等指標更多向先進制造業傾斜。發揮工業樓宇和小微型產業集聚區聚納作用,打造“小而精”“大而專”的特色園區。定期組織開展線上線下供需對接、跨區域對接等活動,全年開展對接活動20場以上。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發揮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緩解企業融資難題,年內組織金融對接服務活動10場次以上。完善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政策,全面落實國家、省、市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政策措施,積極爭創山東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先進區。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封滿樓
責任編輯:王海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