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9月份開始,2024屆秋招進入火熱的季節。
以江蘇省為例,當地公開發布的信息顯示,江蘇省2024屆高校畢業生約為73萬人,全省高校將在12月之前為2024屆畢業生舉辦各類招聘活動不少于1000場。
“今年招聘的整體情況還可以。”一位重慶某大學碩士畢業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今年招聘的特點,一個是不少大企業招聘時間提前,另一個則是很多公司把心理測量、AI面試引入招聘。尤其是大企業,如果在填寫心理測量的時候出現前后不一,企業會認為你的性格不穩定或者有造假,然后就會刷下來。”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了多位2024屆高校應屆畢業生,他們對于心理測量和AI面試的評價不一,但發現不少應聘者“卡”在這上面。不過,多位企業HR認為,這類工具的引入對于提升招聘效率有用。
“目前我們公司還未引入相關新型技術進行面試,但隨著相關算法及機器學習技術的不斷成熟,面試引入相關新型技術應該會對員工招聘起到很大的輔助決策的作用,也會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大的趨勢。”一家大型電力工作HR楊浩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一位身處廣東、擔任過HR的心理咨詢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從國際上來看,招聘使用心理測量表并不罕見,也有正規的職業測試,但如果將心理測量當成面試前篩查的工作,心理測量不符合公司要求就不給面試機會,這個是不太合適的。“還是要把心理測量嵌入到整個招聘過程中,不能為了節省招聘成本簡單的應用。”
頻繁使用的招聘新技術
一些招聘的“新科技”的使用,在今年秋招中開始逐步廣泛起來。
“作為曾參加過往年招聘的文科碩士,感覺今年的招聘形式越來越復雜,例如現在很多民營企業甚至外企,都引進了行測和AI測評等。”2024屆碩士畢業生徐琳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她往年招聘的時候并沒有遇到過AI面試測評,但今年使用AI面試測評的公司增加,也遇到過在面試前進行心理測驗的公司。
不僅僅是徐琳,很多2024屆高校畢業生都發現,往年并沒有被大量使用的AI面試測評和心理測驗,已經使用得更為頻繁。有求職者時候甚至一天要參加3-4場測驗,填上千個選擇題。
面對這一“新局”,不少高校畢業生感覺有點茫然。
徐琳認為,AI面試需要找到一個安靜、空曠的環境來進行,而且一個心理測試和AI面試需要耗費很長的時間,對于高校畢業生來說頗為耗費時間。
“心理測試雖然看似很簡單,但如果按照自己真實的性格情況去選擇,又害怕被刷,所以很多人只能‘偽裝’性格。不過即使如此,想要達到公司的標準很難,因為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文化和想要的各類人才,應聘者無法了解到每一個公司心儀的人才類型,據說在心理測試這一步驟,無法通過的應聘者很多。”徐琳說。
一位畢業于湖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的高校畢業生李思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今年找工作中,她發現互聯網大廠或者是新媒體公司使用招聘新技術的越來越多,不過教育行業主要是面試和考試為主。“應聘者需要適應全新的招聘形式,不過心理測試可以作假,AI面試我覺得實際的作用效果不大。”
盡管面臨作假的風險,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了一些進行秋招的大型公司HR,發現不少公司都在考慮引入,甚至已經引入了心理測試。
“今年我們會對招聘對象進行心理測試,一方面對應聘者做一個綜合心理分析,作為崗位推薦和錄用參考。同時請第三方咨詢機構出題,對應聘者進行統一上機考試,考試達標才能入圍。”云南某大型電力公司人力資源部主任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記者了解到,該公司的心理測驗頗為復雜,會從個性特點、職業行為風險與發展、職業興趣三方面進行評估。個性特點包含學習意識、責任意識、合作意識、自覺自律、情緒控制、同理心等方面的測試;職業行為風險與發展評估心理是否健康,分析積極因子和問題因子;職業興趣主要分析喜歡的職業類型。
“我們會比較看重心理健康因素。使用新技術能夠提高招聘效率,能有效排除不符合硬性條件的應聘者。”上述人力資源部主任說。
事實上,目前應聘企業對于應聘人的心理健康狀況越來越關注。
上述從事過HR的心理咨詢師表示,從過往的情況看,她曾經待過的公司此前招聘并不會使用正式的心理測量表。不過從前幾年開始,這一公司會對在職員工的心理健康進行測評,甚至會請心理測量師到現場來做,所以企業現在普遍對于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在加大。
這位心理咨詢師表示,從招聘的角度來說,如果使用正規的人格測量表,對于一個人的人格了解是具有一定客觀性的,因此對人才招聘選拔方面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不過,關鍵是招聘的時候要如何使用。
“最好的使用辦法是將心理測量與面試結合起來,只要通過正常的簡歷篩選,都給予一個公平的面試機會。因為自評量表無法排除個人夸大性或造假性問題,也很受測評者當時的情緒狀態影響。比如一位面試者正好那段時間心境不好,單純用量表評估,可能很不利于他去應聘。”上述心理咨詢師表示。
相對于心理測量更為廣泛地使用,對于AI面試,也有HR提出保留意見。楊浩認為,線上AI面試可約束性較低,無法真實準確地看出面試人員的真實水平及情況。
哪些行業秋招“熱度”回升?
記者注意到,目前各地大型招聘活動正在陸續展開。
公開發布的信息顯示,10月21日,江蘇省暨南京市2024屆普通高校畢業生公益供需洽談會啟動,洽談會組織用人單位1218家,發布崗位需求6.9萬個,近2萬名畢業生進場求職應聘。
10月25日,上海市秋季最大規模高校畢業生招聘會舉辦,一共1325家用人單位,提供用人需求3.2萬個,2.5萬名學生現場參會,投遞簡歷超23萬份,達成初步意向約六千余人次。
大連市2023年秋季人才招聘暨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洽談會、大連市2023年秋季高校畢業生沈陽專場招聘會將分別于10月28日、11月4日舉行。目前大連秋招會吸引近500家企事業單位報名,提供1.5萬余個就業崗位;沈陽專場招聘會預計現場參會企業100家,提供崗位4000余個。
各大高校也在積極開展校園雙選活動。比如10月22日,中南大學2024屆“宏志助航計劃”專場畢業生供需見面會舉行,多個行業領域的270家用人單位帶著1.5萬個崗位參加。
“今年找工作的行情與前幾年有所不同。”一位身處長沙的2024屆高校畢業生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剛剛開始找工作,心態較為平穩。
從各地發布的信息來看,部分行業的招聘回暖較為明顯,比如新能源、醫藥、互聯網行業等。
智聯招聘在9月底發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中國企業招聘薪酬報告》顯示,在監測的全國38個核心城市中,新能源/電氣/電力行業薪酬排名提升至第五位,這是近三年來首次進入前五,平均月薪為11591元,環比增長1.2%。醫藥/生物工程行業招聘月薪為11458元,較上季度增長2%,排名上升至第九位,首次進入前十。
有希望進入大廠的高校畢業生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經過前幾年的“出清”,今年互聯網的招聘行情明顯回暖,他獲得了好幾個心儀的面試機會。
電力也一直頗受高校畢業生歡迎的行業。上述電力公司人力資源部主任表示,公司2024年畢業生招聘計劃約100人,主要是水電、風電、光伏電站檢修運維員的崗位,招聘專業為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能源與動力工程、機械工程及其自動化、新能源科學與工程等電力類相關專業。
“工作的選擇不要太局限地域,建議更多關注企業的屬性、產品的生命力、企業規模及發展經營能力、所屬行業前景等。”這位電力公司人力資源部主任表示。
(應采訪者要求,楊浩、徐琳、李思均為化名)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王海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