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 “先有中山路,后有青島城”。
一條中山路,串聯起了老青島的城市記憶。作為青島最早的商業街,中山路歷經百年風雨,是城市歷史發展的縮影和城市文化的典型代表。
中山路城市記憶館外景。9月30日上午,記者來到位于中山路72號的中山路城市記憶館探訪,“復活”的老房子、“五好家庭”獎狀、縫紉機、大金鹿、收音機、里院.....置身其中,仿佛時光穿越回上個世紀,讓我們重拾兒時的記憶。
情景還原上世紀30年代中山路街景。
中山路上的青島第一份報紙《德華匯報》,創刊于1898年。
這家博物館以中山路歷史文化的發展與形成為主線,沿時代順序分為老街尋蹤、紅色印跡、商業母脈、文化繁興、經典建筑、時尚風情六個部分。通過梳理組合老照片和其它歷史文獻資源,利用多層次的圖文展示,配合實物以及AR、VR等科技手法,展現出青島自1891年建置至今的城市發展歷程,每天都吸引了大量的市民和游客前來參觀打卡,近距離感受“老”青島的歷史魅力。
“老”青島人的兒時記憶中山路“里院”。
館內通過詳實的圖片展現出不同時期中山路的原貌。
記憶館內正在循環播放市民珍藏的上世紀不同年代的家庭照片。
“在這里我看到了很多關于青島的故事,被展覽館所展示的青島的歷史深深地吸引,大量的老物件和老照片讓我找回兒時的記憶,一幕幕像過電影一樣重現在眼前”。現場,市北區59歲的王大爺說。
在這里,我們還能重溫上世紀70、80年代的商場,櫥窗風格商品陳列都是滿滿的懷舊風和時代感。
在中山路城市記憶館內,來自南京的游客張先生告訴記者:“青島的文化底蘊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參觀展覽時,能夠近距離與青島的文化傳承和文化遺產交流,深刻感受到這些傳統文化的價值和意義。這一刻,我好像已經回到了光榮革命時期的青島。”
館內展出的一件件老物件,讓人們重新找回兒時的記憶。
據悉,中山路城市記憶館開館一年來,如今已成市民游客的打卡地,每天接待游客近千人。在這里閱讀城市記憶,我們能知道城市從哪里來,走過何種歷程,正在朝那里去。因此,在我們閑暇時,不妨前往中山路城市記憶館看看,觸摸島城百年歷史,感知城市文化。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 記者 馬藝峰 攝影報道
責任編輯:李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