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9月19日,經合組織發布最新的《中期經濟展望》(Interim Economic outlook)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稱2023年上半年全球經濟強于預期,但增長前景疲弱,通脹持續,存在重大下行風險。
根據報告,受遏制通脹所需的宏觀經濟政策收緊的影響,預計2023年和2024年全球GDP增速仍將低于平均水平,分別為3%和2.7%。隨著金融環境趨緊緩和了需求壓力,美國GDP年增長率預計將從今年的2.2%放緩至2024年的1.3%。在需求已經低迷的歐元區,預計2023年GDP增長將放緩至0.6%,隨著高通脹對實際收入的不利影響逐漸消退,2024年GDP增長將小幅上升至1.1%。中國的經濟增長預計2023年和2024年分別放緩至5.1%和4.6%。
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金融貿易學院院長章玉貴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在不確定性是當今世界經濟運行最顯著特征的情勢下,要做到對全球經濟和主要經濟體增長速度的精準預測是高難度命題。
基于經合組織給出的增長預測依據,今明兩年全球經濟的增長區間定在2.5%-3.0%是較為穩妥的。如果中國和美國經濟在今年余下的幾個月里保持穩態向上,則有可能帶領全球經濟增速達3%。至于明年的全球經濟是否一定下行至2.7%,并不能簡單斷定。
章玉貴解釋,各國都在想辦法克服疫情帶來的“疤痕”效應,美國面臨大選,現任總統一定會想辦法讓經濟增長速度靠近3%,也會盡力控制通脹。中國今年以來釋放的一系列穩經濟大盤的政策措施的邊際效應或會有所改善。因此,“只要中美經濟大盤穩住了,全球經濟明年走勢仍有積極、樂觀的可能?!?/p>
核心通脹持續高企
隨著能源和食品價格的下降,總體通脹率一直在下降,但仍高于許多國家央行的目標。
報告預計,2023年G20國家的總體通脹率將繼續逐步下降,從2022年的7.8%降至2023年的6.0%和2024年的4.8%。在服務業和仍然相對吃緊的勞動力市場的推動下,核心通脹仍然持續,這將要求許多國家的央行維持限制性的貨幣政策立場。
“今天的中期經濟展望中的預測與我們之前的預測基本一致。在今年早些時候銀行倒閉引發的動蕩之后,金融市場迄今避免了進一步壓力。盡管如此,全球經濟仍面臨通脹上升、低增長和貿易相對疲軟等挑戰?!苯浐辖M織稱。
報告稱,事實可能會證明,通脹將比預期更加持久,能源和食品市場仍有可能進一步受到干擾。中國經濟進一步放緩將抑制全球貿易伙伴的增長,并可能拖累商業信心。在為應對新冠疫情大流行和能源價格危機而推出大量財政支持之后,許多國家的公共債務居高不下。
利率或需保持接近目前的水平
報告強調,宏觀經濟政策的首要任務是降低通脹,重建財政空間。與此同時,采取政策行動提升競爭力,加快低碳研發領域的投資,減少而不是增加貿易壁壘,這些舉措將為更強勁、更可持續的長期增長奠定基礎。
為了應對通貨膨脹,經合組織表示,貨幣政策應該保持限制性,直到有明顯跡象表明通貨膨脹壓力正在持續減弱。隨著過去加息的影響成為現實,到2024年,許多國家的利率可能需要保持或接近目前的水平。
經合組織還建議,各國政府需要設計并實施可信的中期財政計劃,承認并應對未來日益增長的支出需求,以應對人口老齡化、國防、氣候變化和債務負擔日益加重等問題。雖然宏觀經濟政策仍然具有限制性,但更好地分配公共資源將有助于解決氣候轉型問題。
隨著各經濟體面臨包括氣候和數字化轉型在內的結構性轉型,需要進行改革以提高抵御能力和創新能力,包括消除市場準入和跨境貿易壁壘,促進競爭并使競爭政策適應數字時代,以及加強技能發展。
(記者 舒曉婷)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