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下午,作為2023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青島論壇板塊之一的藍色伙伴關系論壇在青島西海岸新區舉行。本屆論壇由中國海洋大學、山東木登文化發展集團聯合承辦,得到了中國亞洲經濟發展協會、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等國際組織的支持。
本屆論壇以“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為主題,邀請了來自中國、斐濟、薩摩亞、瓦努阿圖、湯加等國家和地區的駐華使節、代表、國際組織代表以及工商界、學術界代表共200余人出席,大家就共同關心的構建藍色伙伴關系議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智庫專家聘任儀式
論壇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布了《黃渤海潮間帶分析及相關工作報告》。報告提出,黃海仍然是關系生物多樣性和民生的重要區域,黃海潮間帶濕地生態系統是世界生態奇觀之一。黃海與中國、朝鮮和韓國接壤,擁有地球上面積最大的潮間帶灘涂,它們提供了對經濟社會發展十分重要的若干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這份報告突出了自2012年以來各國政府為減少沿海地區的環境破壞活動所做的努力,也確定了一些新的解決方案和保護行動。
論壇舉行了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發展研究院智庫專家聘任儀式,聘請全球海洋治理、海洋經濟發展、海洋文化等方面的專家,為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發展研究院加強智庫能力建設添磚加瓦。
本次論壇邀請了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副所長喬方利,上海航運交易所黨委書記、總裁張頁,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魏志強,青島港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殷健分別圍繞“以高質量海洋預報公共服務產品促進藍色伙伴關系建設”“攜手航運伙伴 共筑海絲之路”“海洋物聯、以創新聯通世界”“錨定‘雙碳’目標,打造綠色低碳港口建設‘中國方案’”等主題,分享了中國在藍色伙伴關系中的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
論壇現場
喬方利指出,復雜的海洋環境決定海洋航運安全,海洋與氣候預測是重大的社會需求。認識海洋、經略海洋需要精準的海洋環境模擬與預報,高質量的海洋預報公共服務產品可以促進藍色伙伴關系建設。
張頁從航運市場共筑、航運綠色共商、航運數字共享、航運安全共建4個方面闡述了攜手航運伙伴、共筑海上絲綢之路。
魏志強提出,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中國海洋大學始終走在國家科教戰線的前列,全方位服務海洋命運共同體與藍色伙伴關系,為國家海洋事業發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
殷健表示,作為世界第四大港、中國第二大外貿口岸,青島港在綠色低碳港口建設上,以搭建綠色港口建設為頂層設計,全方位發展綠色運輸方式,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創建港口新型清潔能源體系。未來,將繼續貫徹落實國家“雙碳”戰略,踐行藍色伙伴關系原則,為全球藍色經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貢獻港口力量。
論壇期間,部分與會嘉賓就扎實推進“藍色伙伴關系”建設、構建中國-太平洋島國海洋命運共同體的青島愿景進行了深入交流。
論壇中,大家就共同關心的構建藍色伙伴關系議題深入交流,與會嘉賓紛紛表示,將共同攜手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構建更加公平、合理和均衡的全球海洋治理體系;推動青島與太平洋島國開展多層次、寬領域、可持續的海洋合作;支持“海洋十年”國際合作中心積極參與和推動藍色伙伴關系構建;支持青島西海岸新區在開展與太平洋島國海洋合作方面爭當龍頭表率;支持中國海洋大學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建立“海洋大數據中心”等。
本次論壇從多主體視角出發,為實現包容性海洋合作提供了絕佳機遇,將積極推動青島與太平洋島國以海洋為紐帶,攜手開展多層次、寬領域、可持續的海洋合作,為構建更緊密的中國-太平洋島國命運共同體、深化“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做出新的貢獻。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范鎮 通訊員 董梅雪 沈倩
責任編輯:李賽男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