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圍繞“以高質量文化供給賦能城市發展——新時代下新華書店的思考與探索”這一主題,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城市發行專業委員會(簡稱為“中發協城市專業委”)第三十六屆年會在山東青島舉辦。
本屆會議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面對書業發展新形勢、新局面、新變革,分析市場,交流經驗,凝聚共識,共同謀求書業的高質量發展。與會嘉賓進行了業務交流分享,為中國實體書店加強技術革新、推進轉型升級、優化讀者服務提供了新思路。
本網獨家采訪刊發會嘉賓發言內容與精彩觀點,與君共饗。凝聚行業共識,共謀實體書店創新與轉型。
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理事長艾立民
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理事長艾立民認為,大疫三年,發行企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雖有生有死,但整體上沒有發生塌陷式倒退,許多發行企業的成功經驗將為中國書業發展提供重要借鑒,也將為后疫情時代圖書市場的繁榮發展發揮重要的支撐作用。
在艾立民看來,有變局之源,就有破局之道,變局常變,破局不止。圖書發行業以自己特有的文化魅力和應變能力,在文化消費領域持續保持了自己的發展的空間。
艾立民指出,當前推進行業高質量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諸多挑戰。一是圖書市場要恢復到2019年前的水平,需要一定的時間,還要看整個國內經濟形勢的預期,需要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加以推動,我們既要有信心,也要有耐心,更要有決心。
二是線上圖書發行量大于線下,并占據了絕對優勢地位,這一趨勢已不可逆轉。目前傳統發行企業雖然正在加大線上營銷的力度,但尚未形成營收的主要來源。加快融合發展的步伐,加強渠道建設,實施全域營銷,將成為發行企業轉型的關鍵。
三是大數據、私域流量已成為發行企業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和重要資產。目前很多發行企業雖然已經建立了自己的數據中心,但數據的使用效率還不高。實施科技驅動戰略,夯實信息化基礎,增強發行企業核心競爭能力,迫在眉睫。
四是閱讀服務是實體書店生存之本和發展之道。實體書店在全民閱讀中已經開始發力開拓閱讀市場,但商業模式仍在探索之中,尚未形成雙效俱佳的局面。實體書店如何發揮自身優勢,以大文化視角,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覆蓋所有閱讀服務領域,打造閱讀服務產品,成為公共文化服務重要提供者,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五是圖書市場銷售價格惡性競爭現象,嚴重影響到行業的健康發展,必須加大治理力度,為行業的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已勢在必行。
六是教育出版是出版業的重要板塊,也是發行業的和主要收入來源。教育體制改革和教材的修訂牽動著出版發行業神經。特別是“雙減”政策實施以來,教育產品的發行市場正在經歷重大變化,如何適應新政策的變革,做好教育服務工作,鞏固發行陣地,考驗著各地的發行機構,特別是國有新華企業。
艾立民表示,城市發行專業委所屬各成員單位都是具有相當規模,在城市公共文化服務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響的發行企業。我國目前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書城(書店)有321家,絕大部分坐落在中心城市,這些大型書城轉型升級的速度與質量,直接關系到全行業的整體發展,具有標志性意義。因此,實現發行行業高質量發展大書城以及城市中心門店可謂任重而道遠。
書刊發行要站在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高度,艾立民對新一屆城市發行專業委員會提出三點希望:第一,把握正確導向,堅持守正創新,努力做文化強國和高質量發展的宣傳者實踐者。第二,大力開展城市發行工作理論研究和發展模式創新研究,充分發揮城市發行的示范和領引作用。第三,整合資源,充分發揮協同進步的作用。要努力探索加強城市之間,跨城市之間的相互合作和區域合作,探索跨區域聯營,互相融合和借力,開拓創新實體書店經營模式。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姜姍
責任編輯:李冬明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