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銀行4月17日開展1700億元1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超過本月1500億元的到期規模,實現超額續做;中標利率與前次持平,為2.75%。人民銀行當日還開展了2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也與前次持平,為2.00%。
專家認為,人民銀行繼續超額續做到期MLF,但適量縮減了資金投放規模,在補充中長期流動性、平抑4月稅期高峰等因素擾動的同時,也避免流動性過度,為經濟恢復發展創造松緊得宜、穩健中性的貨幣金融環境,保持信貸合理增長、節奏平穩。
連續5個月超額續做
自2022年12月以來,人民銀行已連續5個月超額續做到期MLF。專家表示,此舉可補充銀行體系中長期流動性,支持銀行信貸投放,促進金融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一季度新增信貸強勁增長,合計新增10.6萬億元,同比多增2.27萬億元,靠前發力特征明顯,這意味著銀行體系需要較大規模補充中長期流動性。“這也解釋了近期人民銀行持續加量續做到期MLF,并于3月全面降準0.25個百分點。”王青說。
在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研究員周茂華看來,4月到期MLF獲得超額續做,也向市場釋放了人民銀行保持貨幣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為經濟恢復提供有力支持的信號,有助于穩定市場預期。
同時,人民銀行超額續做4月到期MLF也有助于對沖稅期等季節性因素對短期流動性的影響。專家表示,4月歷來是稅收大月,當前已臨近月度稅期高峰,人民銀行超額續做到期MLF、投放增量資金,有助于保持貨幣市場穩定運行。
4月MLF操作凈投放規模較前兩個月有所減少,僅為200億元。對此,光大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張旭說,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人民銀行對信貸合理、平穩增長的把握。從長期看,貨幣信用條件并非越寬松越好,若流動性總量持續供給過多,有可能造成宏觀杠桿率過快上升等問題,從而影響經濟高質量發展。
4月7日召開的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3年第一季度例會提出,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信貸合理增長、節奏平穩,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
利率進一步下行空間收窄
專家表示,本次MLF操作中標利率維持在2.75%不變,符合市場預期。當前經濟運行持續恢復,信貸增長勢頭良好,企業貸款利率穩中有降,此時下調MLF利率等政策利率的迫切性不高。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總監龐溟說,考慮到近期我國經濟運行態勢,以及信貸投放形勢和成效,短期實施降息的必要性與迫切性并不高。
“在經濟回升勢頭基本明朗的背景下,下調政策利率的必要性不高。”王青說,年內MLF利率會否下調,將主要取決于后期經濟恢復情況。
從凈息差角度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當前實體融資成本已實現較大程度下降,銀行凈息差持續收窄。今年以來,信貸利率整體保持下行態勢,銀行經營業績進一步承壓。因此,政策利率進一步下行的空間在收窄。
本月LPR或保持穩定
專家表示,MLF利率構成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報價基礎,由此判斷,4月1年期LPR有較大概率“按兵不動”,5年期以上LPR或存在一定的下調可能性。
“4月MLF利率繼續與上月持平,連續8個月保持不變,這意味著4月LPR下行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說。
除MLF利率保持不變外,周茂華認為,3月金融數據保持強勁表現,信貸供需兩旺,反映市場利率整體處于合理水平,同時,銀行凈息差壓力較大等因素,都降低了銀行下調LPR報價的動力。
王青認為,著眼于推動房地產行業盡快恢復平穩健康發展,從利率互換報買價看,目前市場預期5年期以上LPR有下調空間。
展望后續貨幣政策,溫彬認為,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3年第一季度例會對國內經濟形勢的判斷更為樂觀。后續在寬貨幣方面,政策操作預計會更為審慎,結構性政策工具將發揮更大效能。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李冬明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