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建設董家口,是市委、市政府著眼于未來發展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自2009年啟動開發以來,董家口經濟區管委始終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發揮本土優勢,認真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建設國際深水港、循環經濟區、綠色新港城。截止目前,累計完成開發面積50平方公里,完成基礎設施投資440億元,實現“九通一平”;20項城市規劃基本編制完成;區域百億級、十億級項目扎堆入駐,共集聚過億元項目50個,投資總額超過1300億元;投產、試投產企業18家,區域帶動效應正在顯現……
港區建設——對外開放的新前沿
董家口港是青島市打造東北亞國際航運樞紐的重要載體。港區設計泊位112個,目前已建成泊位26個,投入運營泊位18個。建成世界上最大的40萬噸級礦石碼頭、國內最大的30萬噸級(結構兼容45萬噸級)原油碼頭、中石化國內首個300萬噸LNG接收站、國內最大的配套堆場,成為沿黃流域散糧接卸能力最大的港口。2015年港口吞吐量突破1億噸,快速步入億噸大港行列。到2024年即西海岸新區成立10周年,港口吞吐能力將達到5億噸,率先建成第四代物流交易港,實現再造一個升級版的青島港的目標。
2015年7月4日,入華第一艘40萬噸級礦船在董家口港區成功靠泊,開啟了中國港口干散貨作業的大船時代。截止今年11月底,累計靠泊40萬噸大船49艘(全國共靠泊65艘),成為“國際巨輪”的主港灣,提高了中國鐵礦石等大宗商品交易的話語權,為打造國家大宗干散貨集散中心、國際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區域性物流中心奠定了基礎。特別是今年7月18日,董家口港口岸對外開放正式獲得國務院批復,拿到了走向世界的“國際通行證”,對于青島市發揮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節點和支點作用、提升東北亞航運樞紐功能、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性經濟中心城市具有重大意義。
項目建設——轉方式調結構的排頭兵
董家口經濟區肩負著全市產業轉型升級的重任,也是全市轉方式調結構的先行區。圍繞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董家口經濟區管委堅持一手抓市屬搬遷企業轉型升級,一手抓重大項目引進發展,項目建設呈現加速發展的新活力。區域內聚集的50個億元以上項目中,過百億元項目9個,世界500強、中國500強投資項目14個。特別是今年以來,項目建設全面提速,青鋼、雙星、海晶等企業陸續投產,投產試投產項目達到18個,今年預計完成產值80億元;在建項目12個,總投資230億元;簽約項目12個,總投資225億元。
總投資164億元的青鋼精品鋼基地項目,產品以優特鋼為主,企業用于環保的投資達到18億元,15項重大節能工程投資20億元,工廠清潔生產和環境保護水平達到國家一級標準。預計今年可實現產值65億元、稅收過1億元。總投資45億元的雙星綠色輪胎智能化(工業4.0)示范基地項目,年產全鋼輪胎400萬套、半鋼輪胎600萬套、智能化成套設備550萬臺套,在亞洲品牌500強榜單中名列中國輪胎第一。總投資54億元的海晶化工項目下半年順利試投產,特種PVC樹脂產品生產工藝全國第一,40萬噸聚氯乙烯的產能居全國前三位,一些高端型號產品將彌補國內空白。總投資103億元的益凱高性能橡膠新材料項目,運用自主研發的高性能納米補強劑技術和液相法橡膠與填料混合技術生產橡膠輪胎材料,屬世界原始首創技術,是轉方式調結構的一次重大革命。特別是總投資101.7億元的冷鏈物流基地項目,全部投產后年產值可達到600億元,是建設青島海洋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成為全國藍色海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再經過3-5年的發展,董家口經濟區將成為一個千億級規模的經濟園區,并以爆發式的增長速度向再造一個西海岸新區經濟總量的目標奮進。
園區建設——打造綠色發展的新名片
產業發展,配套先行。近年來,董家口經濟區管委多渠道融資,積極克服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瓶頸,并按照“全域統籌、由遠及近、分批實施、重點突破”的原則,有序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一年一大步、年年有提升”,滿足了企業各項配套需求。目前,經濟區已形成26萬立方米/日的管道輸水能力,其中海水淡化項目一期10萬立方米/日出水能力,供水緊張的局面得到有效解決。設計污水處理能力20萬噸/日,已形成3.8萬噸/日的處理能力。建成220KV變電站2座,110KV變電站8座,滿足了青鋼、海晶、LNG項目雙電源的要求。按照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實施了一大批道路、給排水、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正在進一步形成集海運、鐵路、公路運輸等為一體的集疏運體系。華能2×350MW熱電聯產項目獲得省發改委核準批復,將于近期開工建設。
董家口按照資源化、減量化、可利用化原則,把安全、環保、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發展理念作為頂層設計,大力推行綠色發展方式,全力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目前,已建成青鋼、海晶化工、中法水務、華能熱電等循環經濟項目12個,初步建立起企業內部、行業間、區域間和公用設施間四大循環體系。上述循環經濟產業鏈全部建成后,經濟區水的循環利用率將達到80%以上,年可實現節電20億度、回收蒸汽70萬噸,節能量折合標準煤35萬噸,年實現經濟效益將超過10億元。2015年12月6日,央視新聞專題報道了青島董家口循環經濟發展成果。循環經濟正成為青島綠色發展的新名片。(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范鎮)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