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尹為鑒
立足生態建設,拓展國際元素,這是青島中德生態園始終不變的發展原則。自2013年7月正式破土動工以來,中德生態園就圍繞探索可持續、可復制、可推廣的生態發展模式,秉持“生態、智慧改善生活,開放、融合提升品質”的發展理念,著力建設生態型、智能型、開放型的中德兩國利益共同體。
三年來,園區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50億元,年均增速110%;到賬外資2億美元、到位內資20億元,年均增速100%以上。引進企業102家,德資企業、德國機構30多家;德國高端企業落戶加快,僅2016年上半年就與4家世界500強德國企業簽約。值得一提的是,中德生態園已先后榮獲全國首批低碳城試點、全國首家綜合標準化示范園區、國家綠色制造國際創新園、全國智慧城市試點、國家綠色生態示范城區、全國首批新能源示范園區,其生態建設進程日益深入。
“德國+”與“+德國”并行
在生態建設領域,中德生態園借鑒德國標準化模式,建立可量化的40項生態指標,同時先后完成園區概念性規劃、道路交通規劃、城市設計等,形成控規、能源規劃、綠色建筑、智能電網等30余項規劃編制和課題研究,積極推進了生態城市、智慧城市、海綿城市建設。美國經濟趨勢基金會主席、《第三次工業革命》作者杰里米·里夫金對此表示,中德生態園的低碳、環保、可持續的理念是未來城市發展的方向。
除了園區的本身規劃建設,中德生態園堅持高端定位,以“德國+”和“+德國”的理念,持續推動綠色發展,引入高端產業融入中國發展。在“德國+”理念指導下,2016年,園區簽約了德國西門子、空客直升機、大陸、龐巴迪等世界500強企業。其中,西門子項目是其在德國之外設立的首家工業4.0創新中心;空客直升機項目,更是該公司第一次在亞洲投資生產整機。
與此同時,中德生態園還瞄準德國工業基石——“隱形冠軍”,著力引進隱形冠軍企業群。目前,園區先后簽約具有行業主導地位的德國隱形冠軍企業7家。其中,辛北爾康普壓機項目由德國最大的壓機生產線和成套設備生產企業投資設立;曼澤納新材料項目則定位于汽車、家電、珠寶等領域,為大眾、寶馬、奔馳和豐田等企業提供配套服務。
而在“+德國”環節,園區更加注重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引入德國工業4.0,推動中德智能制造深度融合。目前,中德生態園已與德國弗朗霍夫、海爾集團、西門子合作,建設了總投資80億元的家電工業4.0創新產業基地。同時,園區引入德國DGNB標準,推進可持續建筑應用示范,并最終使德國中心項目達成亞洲首個獲得DGNB標準體系金獎預認證的實施項目。
最值得一提的是,園區被動房項目發展迅速,新型生態建設體系初具雛形。截止目前,中德生態園已成立德國被動式建筑中國中心,并引入芬蘭低能耗模塊建筑等相關產業項目,建設完成了被動房體驗中心。隨著整個被動房建設體系的不斷完善,中德生態園現已基本打造出一條集設計、建設監理、關鍵設備制造、鑒定認證于一體的被動房產業鏈。
國際合作推動創新升級
瞄準產業研發,突出未來高精尖產業領域,建設中德合作創新平臺,是中德生態園又一重要目標。在此背景下,園區2016年在創新平臺搭建方面取得了諸多成果,可以說,2016年是中德生態園的“創新之年”,也是其開拓國際科研合作的重要里程碑。
西門子創新中心與海爾智能制造研究院是園區探索工業4.0,推進制造業轉型的重要舉措。其中,西門子創新中心致力于提供智能制造解決方案,目前已完成雙星綠色輪胎智能化示范基地的解決方案,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智力支撐。而海爾智能制造研究院旨在為家電行業輸出智能制造模式樣本,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發展,智研院建筑主體已經竣工,2017年初將正式投入使用。
被動房研究院與歐博邁亞設計研究院則聚焦綠色建筑領域,在發展中國綠色建筑產業的同時,也致力于綠色節能、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推廣。被動房研究院已與德國被動房研究院(PHI)達成合作,雙方在實現中國被動房構件產品升級、體系完善的同時,也在園區內部開發建設了8萬平方米的德式被動房小區。歐博邁亞設計研究院則將為區域內的企業開展從方案到施工圖的設計服務,并把德國理念與中國實際情況融合,致力打造出具備中德特色的綠色建設研究設計體系。
而為了進一步推進青島市藍色經濟產業發展進程,中德生態園又引入華大基因研究院,為我市提供成熟的精準醫療臨床體系和個體化醫療整體解決方案。隨著研究院的投入使用,其將成為中國可溯源樣本儲量最大、海洋生物基因組數據儲量最多,具有國家戰略意義和國際影響力的國家海洋基因庫。
平臺驅動園區未來發展
產業發展帶動區域交流,隨著園區生態體系的不斷完善,中德生態園的國際化交流程度也持續加深。在城市化國際交流平臺建設上,園區先后與德國的巴伐利亞州、漢諾威市等16個州市建立長期合作關系。2015年,萊法州、曼海姆市在園區設立辦事處,下薩克森文創中心開工建設。2016年4月7日,園區又與德國奧爾登堡市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并成立辦事處。目前,中德生態園已有德國萊法州、曼海姆、奧爾登堡等5個生態合作城市。
而作為在華德資企業關注的核心問題之一,知識產權保護也是園區的重點工作。自開園伊始,中德生態園就積極構建知識產權保護平臺,現階段,園區設立了知識產權中心,成立山東省第一家知識產權仲裁院,聘任了包括多位德籍仲裁員。此外,山東省第一家知識產權法庭也在中德生態園內成立并投入使用。而隨著2016年6月3日與歐盟知識產權局合辦的“中歐商標知識產權戰略會議”召開,中德生態園在深化中歐知識產權合作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果。
事實上,在打造國際交流與知識產權保護兩大平臺的同時,中德生態園也積極促進中德兩國的文化交流工作。在承辦第三屆中德地方青年交流會后,園區又引入德國耶拿、錫根等5所合作高校,共同建設中德雙元工程大學。而德國足球亞洲基地、歐米勒國際鋼琴公開賽的相繼落戶,也使園區逐步具備了區域文化影響力。在對于未來的發展規劃上,中德生態園不僅僅要成為一個集聚國際元素、綠色環保、智能創新的生態區,其還將打造成具備高端前沿、開放融合的國際示范城區。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