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來,面對錯綜復雜的經濟形勢,西海岸新區深入開展“調穩抓”活動,加強藍色經濟項目調度,加快東亞海洋合作平臺建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升海洋特色園區建設水平,加快落實國際先進的海洋發展中心建設,藍色經濟保持良好發展勢頭。
藍色經濟后勁充足保持增長
據統計,西海岸新區前三季度海洋生產總值完成584.7億元,增長16.3%,占GDP比重為28.24%。其中,船舶與海工產業基地、海洋生物產業園和前灣國際物流園三個省級園區主導產業海洋業務收入233.32億元;國家級海洋科學城、海工裝備制造產業園和現代水產養殖產業園三個市級園區實現主導產業海洋業務收入82.63億元,同比增長15%;規劃建設的海洋生物基因科技產業園、海水淡化裝備集成基地、國際遠洋漁業產業園和濱海影視文化旅游產業園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2016年前三季度,六個省、市級海洋特色產業園區主導產業海洋業務收入占新區海洋業務收入比重高達54%,產業集聚效應明顯,園區海洋經濟競爭力不斷增強。
新區的海洋經濟項目建設也進展順利。中海油四期項目順利推進,山東(青島)國際航運交易中心項目主體封頂,會展中心已投入使用;東方影都影視產業園項目15個攝影棚、11個置景車間正在進行內裝。截至目前,西海岸新區全區重點推進藍色經濟項目209個,總投資3300多億元,項目涵蓋海洋漁業、海水利用、海洋裝備制造、濱海旅游、海洋運輸等海洋領域各個產業。其中,中船重工海洋裝備研究院等海洋領域科技創新平臺項目28個,總投資超100億元;海業摩科瑞中轉基地等海洋運輸物流項目32個,總投資超500億元;濱海旅游項目52個,總投資超900億元,新區海洋產業體系日臻完善,發展后勁充足。上半年,哈船科技高性能船舶等22個項目投產運營,總投資96.3億元;中鐵青島世界博覽城等114個項目加快建設,總投資2292.1億元。碧水源海水淡化等77 個項目列入市重點調度藍色經濟項目,占全市的55%。
發展勢頭十分強勁的是作為海洋新興產業的海洋生物醫藥產業。1至9月份的數據顯示,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完成產值75.5億元,增長18.7%。正大海爾制藥等高端優質項目加快集聚,明月海藻等骨干企業加快產品結構調整,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實現較快增長。聚大洋海藻多糖藥用空心膠囊項目目前有2條生產線試生產,年內將投入8條生產線,可增加產值3億元。海健堂生物科技作為國內最大的膠原蛋白生產企業,不斷加大科研投入,開發了化妝品、保健品、調味品等系列產品,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青島海洋生物產業技術研究院成立,有利于統籌全區海洋生物科研力量,推進科研成果產業化。
海洋產業帶動經濟突破發展
海洋經濟傳統產業方面發展平穩,船舶海工產業形勢有所好轉。1至9月份,船舶海工產業完成產值216.5億元,北船新承接8艘40萬噸礦砂船和一座俄羅斯大型浮船塢的建造合同,合同金額同比增長152.2%,中海油、中石油海洋工程、武船麥克德莫特等企業相繼承接了部分亞馬爾項目。航運物流產業實現穩中有增,1至9月份,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3.8億噸,集裝箱吞吐量1349萬標箱,貨物吞吐量增速逐月回升。董家口港區加快碼頭、物流園區、集疏運體系以及物流信息服務和電子交易平臺建設,港投萬邦20萬噸級礦石泊位等9個新建碼頭泊位獲批對外臨時開放。太平貨柜冷藏箱、雅凱物流園等項目建設進展順利,青島港摩科瑞罐區二期投入使用,中創遠達物流三期項目主體已封頂,預計年底可投入運營。
而海洋漁業方面也發展穩定,1至9月份,完成水產品總產量20.2萬噸,水產品產值25.5億元。今年以來,新區以開發建設現代海洋漁業“離岸綜合示范帶”為重點,轉方式、調結構,加快推進海洋漁業轉型升級,切實增強漁業綜合生產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卓越海洋對蝦抗逆良種選育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浩然生態海馬及紅藻立體高效生態養殖等項目進展順利。濱海旅游產業發展勢頭良好,1至9月份,實現旅游總收入159.7億元,接待國內外游客1785萬人次,分別增長21.9%和12.1%。鳳凰島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成功創建、藏馬山生態旅游度假區功能不斷完善,青島國際啤酒節、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黃島論壇、東亞商品展等國際盛會成功舉辦,有力帶動濱海旅游業快速增長。
據介紹,十三五期間,新區海水淡化產業按照“南北兩區裝備與應用共同發展”的布局展開,分布在董家口循環經濟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其中,前者構建海水淡化循環經濟產業鏈和大型膜法海水淡化裝備高端集聚基地,后者則創建點對點供水示范和中小型海水淡化成套裝置和船用海水淡化設備制造基地。到2020年,海水淡化對全區供水貢獻率力爭達到15%。
藍色引領海洋經濟健康發展
西海岸新區以海洋經濟發展為主題,瞄準藍高新,加快轉調創,著力提升產業能級和結構水平,現代海洋產業體系逐步形成。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增長迅速;濱海旅游產業發展勢頭良好;船舶海工產業平穩發展;航運物流產業穩中有增;海洋石化產業轉型升級成效明顯……
新區以園區為紐帶,加快產業集聚,輻射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目前,建設了十大海洋特色園區。海洋生物產業園基礎設施配套齊全,規模集聚。海西灣船舶與海洋工程產業基地,園區項目建設進展順利。海洋科技研發教育基地特色產業園,圍繞古鎮口港主體配套保障,著力引進船舶海工、航空航天、電子信息、預警探測、無人機等涉軍涉海特色元素,打造高科技融合產業群,形成軍民融合、陸海一體的發展模式。海工裝備制造產業園園區內規模以上企業53家,其中海洋裝備制造類企業10家,產業園主導產業為船舶配件、臨港工程機械及配件、船舶用品。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范鎮)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