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際合作交流的不斷深入,中外人文交流成為推動青島教育創新發展的重要引擎。近年來,青島市構建國際化教育發展的“青島模式”、推進168所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青島實驗區特色校、建立了青島國際化教育聯盟……以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區及中國(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建設為契機,青島市教育局與中國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達成一致共建“青島市中外人文交流教育實驗區”,開展了多渠道、寬領域、高水平的中外人文交流與合作。
構建國際化教育發展的“青島模式”
近年來,青島市不斷完善政策支持體系,構建國際化教育新模式。立足服務國家發展戰略、提升青島教育國際競爭力,強化頂層政策設計,出臺加快教育國際化發展、做好新時期教育對外開放工作、加強國際化學校建設發展等系列政策措施,從引進國際優質教育資源、增強國際化教育服務能力、加強國際化課程資源建設和國際化人才培養、豐富國際化學校課程類型、開展教育人文交流與合作、增進國際理解、優化國際化學校布局、擴大國際化教育資源供給等方面系統謀劃,推動國際化教育資源擴容提質,提升教育對外開放水平,構建起了國際化教育發展的“青島模式”。創新國際人才服務機制,開展“連心惠企”大走訪專項行動,調研國際人才對青島教育的意見建議和子女就學需求,建立與企業常態化雙向聯系溝通機制,提升國際人才子女教育服務水平,吸引更多國際人才來青投資創業,助力營商環境優化。
中小學締結國際友好學校382對
為營造良好的中外交流環境青島市建立常態交流機制,深化中外人文交流合作。支持中小學締結國際友好學校,積極推動友好(姊妹)學校通過多種形式交流互動,交流教育經驗,推介城市文化,增進彼此理解與信任,全市中小學、幼兒園共締結友好(姊妹)學校382對。積極加強與國外教育機構的交流合作,推動中外合作辦學,探索建立國際學校與本地中小學合作新路徑,推進168所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青島實驗區特色校及335個項目建設,打造一批中外人文交流示范校,不斷為培養促進中外民心相通的人文交流使者賦能助力。
青島國際化教育聯盟成立
2022年8月16日,青島國際化教育聯盟成立,聯盟的成立搭建了中外合作平臺,提升教育國際合作能級。聯盟確定43所國際化學校成為首批聯盟成員校,滿足國際化教育需求。促進人文交流,先后舉辦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青島教育國際化研討會、中美基礎教育論壇、青島國際教育講壇、青島友好城市國際教育研討會、中日小大使、中國—新西蘭未來青少年領袖峰會、中德對話論壇等國際性活動,中外人文交流形式、交流規模、交流渠道實現大幅度提升和拓展。
打造上合教育品牌
為助力上合國家戰略實施,與上合示范區管委、山東外貿職業學院共同發起成立了上合經貿產教聯盟,打造上合組織國家開放性國際教育合作平臺、經貿文化交流平臺、科研平臺、國際智庫平臺,成員單位主要包括我國及上合組織國家的高校、企業、科研機構、社會組織等,已促成了聯盟內的企業資源與烏拉圭、多米尼加等國家進行了對接合作。探索與上合組織國家開展合作,為上合組織國家培養專門人才。
面對新形勢、新挑戰,下一步,青島市教育局將不斷深化人文交流和教育合作,不斷增進理解互信,構建上合組織教育共同體。
搭建上合組織國家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校際交流合作平臺,根據各國各學段特點和發展需求,舉辦校長對話、教學研討、學生交流等活動,深化和擴大校際交往,孵化實施新的合作項目。支持上合示范區建設發展國際化特色學校,支持上合示范區具備條件的中小學開設中外融合課程、開展多語種課程教學、進行遠程教育課程資源整合。繼續舉辦上合組織國家人文交流論壇,組織各級各類學校集中開展以上合為主題的合作交流活動,提升活動影響力,打造青島教育對外開放新高地。
踐行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加強國際理解教育。我們將發布《關于開展國際理解教育的指南》,培育一批國際理解教育特色學校,推動培養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善于處理國際事務的新時代青少年,厚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民意基礎。
同時,把握和利用好當前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發展的新成果,創新線上線下交流方式,鼓勵大中小學本著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締結國際友好學校,圍繞語言共學、教研共商、活動共辦、課程共建、資源共享等內容,通過“互聯網+人文交流”等多種方式,開展常態化線上線下交流與合作,共同推進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王墨然
責任編輯:李賽男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