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群特殊的戰士,他們身著防護服,手提藍色轉運箱,往返于街道、核酸采樣點和檢測實驗室之間,爭分奪秒與時間賽跑,及時、高效的完成了一次次核酸檢測樣本的收集、轉運、送檢工作。他們就是青島科技抗疫志愿隊中的核酸檢測樣本轉運員。他們用一次次的步履匆匆,跑出了核酸樣本轉運的“加速度”,踐行著“科技”轉運,使命必達的決心與擔當。
清晨5點半踏上工作崗位,顧不上吃飯,奔走在敦化路街道、街道六個社區多個核酸檢測崗位以及即墨、嶗山、市北三家核酸檢測機構之間,每人每天跑兩到三趟,每天轉運近三千管核酸檢測樣本,協助街道完成70%多的轉運任務。這就是科技抗疫志愿隊袁濤、王德強、由晨昱三名核酸檢測樣本轉運員的工作常態。
“早一分鐘完成核酸樣品送檢,病毒就會早一分鐘被發現,應急預案會早一分鐘制定,疫情會早一分鐘好轉,百姓生活會早一分鐘恢復。”在談起核酸樣本轉運工作時,袁濤這樣說道。核酸樣本轉運是急活更是細活。面對成百上千的樣本,要認真核對收取的試管數量和系統錄入的數量是否不一致;全員核酸、特殊地區核酸與密接核酸三種核酸類型的樣本要分開放,還要確保樣本的密閉性;與此同時,更要及時應對每天隨時會發生的突發情況,如轉運箱不夠、采樣不規范等。面對節奏快、強度大、緊張又忙碌的轉運工作,袁濤沒有絲毫松懈,作為全市優秀黨員代表,他表示組織有需要就上,一定不會辜負組織的栽培和培養。
在轉運車與核酸檢測點之間,總會出現拎著轉運箱奔跑的身影,在即墨區核酸檢測實驗室,總會出現搬著轉運箱一口氣爬上五樓的背影,今年47周歲的王德強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同時間賽跑。“核酸檢測樣本的保存和運送對時間有嚴格要求,為了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與時效性,我們必須分秒必爭。”在樣本轉運結束后,王德強經常與社區工作人員交流工作,主動請纓協助社區做好消殺等防疫工作,社區工作人員對此十分感激。在談起本次抗疫工作的感受時,他表示,“跑一趟下來,防護服里面的衣服都濕透了,不過想著是在力所能及的為社會做服務,心里也很踏實。”
為了提高檢測效率,各點位的核酸樣本每個小時就要運送一次,這也意味著核實采樣管數量、登記交接單、裝箱、消毒、將采樣管送到檢測實驗室的“規定動作”每個小時便要重復一次。為了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完成核酸轉運使命,實現核酸檢測當天采樣當天出結果,由晨昱以最快的速度熟悉掌握了6個社區多個核酸采樣點的位置,每次出發前都會提前考慮最快最優路線,保證了轉運與檢測的良性循環。作為隊伍里年齡最小的年輕干部,由晨昱主動承擔起轉運最后一趟樣本的任務,采樣管送到市內的檢測點,需要一個小時左右,如果送到即墨,一趟需要三到四個小時,誤了午飯時間則是常態。“從早晨不到6點開始一直到中午1點多,都在來回奔走轉運,考慮到早一分送到,就可以早一分測出檢測結果,提前為疫情做出預判,付出都是值得的。”由晨昱這樣說道。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宋佳 通訊員 茍婉婷
責任編輯:臧劍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