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物價局于11月25日下午,在市級機關會議中心舉行青島市軌道交通票制票價聽證會。
聽證會參與人員共計28名,會上,4位專家學者和12位消費者代表,以及4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均拋開了原有3元起步的兩個方案,提出了自己對于地鐵票價制定的意見。3位利益相關方人員也認為,3元票價偏高,無法體現地鐵便民、惠民的優越性。
根據圖表顯示,“地鐵票價聽證會”事件報道總量在11月25日17時達到了頂峰,11月26日上午報道量又達到了第二輪小高峰。從趨勢圖中可以看出,輿論場主要集中在微博和新聞。
一、新聞媒體報道情況
對于此次事件的報道不僅集中在山東青島本地媒體上,人民網等中央重點網站也進行了跟蹤報道。從新聞標題可以看出,對于“青島地鐵票價聽證會”事件,新聞媒體關注點主要在“地鐵票價過高”和“繼續征求意見”上。
二、微博報道情況
除了新聞報道,媒體等官方網站也通過微博平臺通報了聽證會的內容,網民也在微博平臺上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微博總數達100多條。
@青島交通廣播FM897 和@青島電視臺今日等微博也通報了聽證會情況,并提示市民,11月30日前,可以繼續提交意見。對于此信息,網民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青島MetroMan:其實多少錢沒什么關系,能解決切實交通問題才是要義,不過這基礎上還是越實惠越好了。
@佛畔聽濤:給物價局已經提過意見了,在這里我要重申一下,我建議2元起步價。
三、聽證會代表意見
四、輿情演變
聽證會之前
聽證會之后
通過輿情對比可以發現,地鐵票價聽證會之前,青島市物價局頻發通告,解釋票價3元合理性,并請專家進行專業解讀。但大部分網民依然認為3元票價過高,并在聽證會代表抽簽后質疑抽簽造假。此事件發生后,物價局雖然進行了及時的回應,但依然處于相對被動局面。票價聽證會上,大部分消費者代表、專家學者代表、政府部門代表表示3元定價過高,從聽證會至今,物價局沒有繼續解釋3元定價的合理性,而是委婉表示會繼續收集群眾意見,進行綜合考量。
五、“山東路施工”輿情引導始末
因熱力管網配套設施施工,從10月1日晚開始,山東路熱力管線擴建工程啟動夜間施工,并增機械加圍擋開始低噪音工序,整體施工24小時不間斷。截至11月11日,經過一個多月的施工建設,山東路已全線通車。
施工進展時間表
自9月27日至11月26日,兩個月時間,有關山東路施工進展的新聞有27條左右,平均每兩天就會有一條有關工期進展的新聞報道。本地媒體對山東路施工一事的關注度極高,轉發和宣傳報道量都高于其他同類型新聞,這對于市民來說,就有了了解施工進展具有權威性的窗口和渠道,不至于引起不明真相的猜測。
經過對相關數據監測得知,有關“山東路施工”未發現大量負面信息,輿情傳播走勢較為平穩。
應對舉措
在道路施工期間,交警部門、公交集團等有關單位對山東路施工給予了大力支持與輔助,較好地保證了市民的通行順暢,各部門之間的聯動也較大程度地緩解了山東路在交通高峰時期的通行壓力,各種調流舉措進行地都較順利。
在10月3日的一篇《致山東路周邊居民的一封信》中,這樣表述到:為減少對市民出行的影響,交警部門已制定調流方案,增加警力配備,引導疏通交通。為盡可能縮短工期,確保今冬按時供熱,只能24小時連續施工,建設單位優化了施工方案,多作業面同時開工,夜間采取有效措施,低噪音作業,爭取早日完工,最大限度減少對市民生活的影響。施工期間,給您生活帶來不便,敬請給予理解、支持和配合。
六、小結
從上次“聽證會抽簽”到本次聽證會正式舉行,“青島地鐵票價”問題就一直處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上。本次聽證會上,聽證代表表達了自己對定價的看法,部分代表認為3元票價偏高,無法體現地鐵便民、惠民的優越性,也有代表從兩個方案中選出了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案。是輿論逼迫還是自我真實想法的反應,我們不得而知。截止到11月30日,青島市物價局將繼續聽取社會各界對本次聽證方案的意見建議。
事前預告、事中通報、應對措施得當,是本次山東路施工輿情把控的幾個重要方面,也是亮點所在。公交集團增發區間車、交警部門提前制定好調流方案、交警早七晚十到崗指揮等,都是保證道路暢通的有力舉措。
我們將關乎民生的兩次事件放到一起來看就會發現,“地鐵票價聽證會”事件在輿情處置上過于被動,諸多問題都是被網友發現并傳播后相關部門才做出應對,缺少了事前疏導,例如對代表抽簽產生過程的說明解釋等。
事先疏導預告、事中跟進通報、事后追蹤引導,網民才會買你的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