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25屆國際被動房大會在德國伍珀塔爾市召開。經過激烈角逐,位于中德生態園的被動房技術中心從入圍決賽圈的20個項目中脫穎而出,榮膺2021“被動房建筑獎”——被動房公共建筑一等獎,成為中國地區唯一獲獎建筑。據悉,被動房技術中心通過制定合理的節能運行模式,保持項目低碳運行,在滿足高度舒適的前提下,每年節約電費約55萬元,運行4年來累計減少碳排放約1000噸。
此次參與角逐的“被動房建筑獎”,由德國被動房研究所(PHI)設立,是國際被動房領域的最高榮譽獎項。據了解,位于中德生態園的被動房技術中心,是青島被動式地標建筑,近年來斬獲多項榮譽,先后獲得德國被動房研究院(PHI)被動房認證、國內綠建三星認證、國家綠建創新獎一等獎,是亞洲體量最大、世界功能最復雜的通過德國PHI權威認證的單體被動式建筑。
前期,德國被動房研究所(PHI)組織國際專家評審團,對參賽建筑的設計、經濟效益、創新、能源供應和可持續等關鍵指標進行評比審查。國際專家評委分別評估參賽項目的整體設計、技術措施和建造環境,評審重點為建筑設計和整體建筑能效指標;建筑本身的成本效益依據當地標準來評估;當地氣候條件、法律限制和其他技術難點也被納入評選范圍。評審專家認為,被動房技術中心體現了中德生態園對低碳節能的展望不僅局限于建造最頂尖的節能建設,更是通過與國內外各個團隊的緊密協作,打造出一個宜居宜業、綠色低碳的智慧社區,實現人與自然、科技共融共生的理想生活。
“截至2021年,該項目已運營、運行4年。管理團隊運用能耗監測系統,長期對其能耗、環境參數進行采集分析,并定期對外發布能耗報告,通過制定合理的節能運行模式,確保項目低碳運行。”據中德生態園被動房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綜合業務部部長于正龍介紹,被動房技術中心作為國家標準近零能耗建筑示范項目,總建筑面積為13768.6平方米,建筑功能包括會議、展廳、辦公及體驗式公寓等,由德國榮恩、瓦倫廷、特里布斯三位設計師聯合設計,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繪制施工圖,德國被動房研究所(PHI)進行被動房項目認證。據統計,被動房技術中心全年室內溫度維持在22-26℃,室內平均相對濕度保持在30%-60%范圍內;每年單位建筑面積耗電量為30千瓦時左右,在滿足高度舒適度前提下,每年節省電費約55萬元,4年累計減少碳排放約1000噸。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李雯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