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中國第一股民”楊百萬逝世 散戶熱血沸騰時代已成絕響

有著“中國第一股民”“楊百萬”之稱的職業投資人楊懷定6月13日離世,享年71歲。

楊百萬的那個讓散戶熱血沸騰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其故事有時代背景下的傳奇性,但A股已今非昔比,機構已主導A股行情,主流資金越來越具話語權,而廣大散戶正在逐步退出市場,流動性差、低成交量個股正大批涌現。

“我又不是楊百萬,買了就賺。”1994年香港一部名為《股瘋》的電影中說出的這句臺詞,揭示了“中國第一股民”楊懷定在股市中的地位。

涉足異地國債交易,賺取人生中第一桶金

其實,楊懷定也不是楊百萬的本名,他的原名是楊懷新。

1950年,楊懷新出生于江蘇鎮江,初中畢業后曾在上海鐵合金廠當過工人,后來又當了倉庫保管員。

1988年,上海鐵合金廠一噸多的銅失竊,主管倉庫的楊懷新被懷疑監守自盜,一度被警方找去談話。雖然后續經調查,偷竊并非楊懷新所為,但經此一事楊懷新的心態已經發生了變化。

他曾在一次采訪中透露,自己是帶著羞憤的心情辭職下海的。“你這么栽贓我,還說為了對我負責,如果小偷沒抓住,我不是要背一輩子黑鍋了?”

從工廠的大門走出后,楊懷新盤算著一定要做一番讓人尊重的事業,不能再讓人瞧不起。于是他更名為楊懷定,意為“改變命運,改變自己,懷定了對改革開放的希望”,并開始嘗試從報紙中找尋致富之路。

“我當時訂了73種報紙,4月21號正好看見上海的《解放日報》上登了中央確定4月21號開放國債交易市場。”楊懷定稱,根據他自己的計算,當時的銀行利息是5.21%,而國債利息則比銀行多出了十個百分點,以自己的2萬元存款來算,每年利息差可以多出2000元,按照自己51元的月薪,需要三年多才能掙到這個息差的錢。

2萬元在20世紀80年代可謂是一筆巨款,作為對比,1988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為1181.4元。不過有關該資金的來源則眾說紛紜,有報道稱是楊懷定在鐵合金廠打工的同時,通過承包一家鄉鎮企業的銷售業務所得。

國債開放交易的當天,看中其高昂收益率的不只有楊懷定,市民們紛紛涌入購買,這也導致國債的收益率下降,價格上漲。“下午買進價變112塊了,我兩萬塊趕緊賣給他,一天就掙了800塊收益,那我不是一天就掙了一年的工資嗎。”

利用國庫券掙到“第一桶金”后,楊懷定很快發現,試點國債交易城市的國庫券出現了價差。

據楊懷定所述,當時國庫券行情屬于國家機密,自己在上海圖書館翻看全國各地的黨報時,發現安徽合肥當日國庫券開盤價94元,收盤價98元,便連夜趕去合肥,一個來回2萬元的本金就變成了2.2萬。

資料顯示,彼時國家選擇了7座城市作為國庫券的試點城市,但由于各個城市間經濟發展程度的不同,一些試點城市的銀行為了周轉資金,會以低于面值(100元)的價格出售國庫券,從而導致不同城市間的國庫券出現套利空間。

在業內人士看來,楊懷定利用了當時市場制度落后的機會。在國家尚未建立起全國聯通的交易市場的情況下,各地掛牌價的差異給了楊懷定等市場嗅覺靈敏的投資者機會。不過楊懷定這類投資者,也側面推動了央行建立國庫券交易信息全國聯網的進程。

最初,楊懷定在上海、合肥之間來回跑,復利效應下,兩個月賺到10萬元。隨著試點城市的擴大,楊懷定的足跡遍布全國。由于國債價格上漲速度快,急于獲利的百姓紛紛套現,這也讓一些啟動資金不足的銀行把拿著大筆資金來買國債的楊懷定當成了“救星”。

不到一年的時間,楊懷定的本金迅速膨脹至過百萬元。因為當時個人異地取款十分困難,楊懷定只好用箱子裝著幾十公斤的現金或者國庫券往返多地,甚至還請到警察作為自己的保安。

“當時公安局的保安公司在那里看,一看我拿這么多現金,就主動跟我講,我們送你回家,為了安全。回家以后我問他們,聘請他們可不可以,他們說可以,每個月每個人是600塊。”

楊懷定表示,雇保安后,《解放日報》很快刊文稱,改革開放后的第一個百萬富翁,聘請了上海市公安局的保安公司當保鏢。“楊百萬”因此聲名遠播,甚至引起過時任上海市市長朱镕基的關注。

“國庫券”事件,讓楊懷定成為了第一個從事大宗國庫券異地交易、第一個從保安公司聘請保鏢、以及第一個主動到稅務部門咨詢交稅政策的個人。而這只是他傳奇生涯的開始。

轉投股市,“楊百萬”名聲徹底在江湖上打響

國庫券并不是長久之計,隨著其價格的上漲,套利的空間越來越小。此時楊懷定將目光投向了股市。

“我看到一篇文章說,由于保值利率的提高,信用社和銀行把幾十年的盈利都貼進去了,處于虧損的邊緣。我感覺到這是利率即將下調的信號,決定拋掉國庫券,買進股票。”

1986年,上海股市時隔37年重新開盤;1990年12月,新中國成立以來大陸的第一家證券交易所——上交所正式開業,最初滬市僅有7支股票,即飛樂音響、飛樂股份、電真空、延中、申華、愛使、豫園,半年后又上市一只興業房產,人稱“老八股”。

其中的電真空(600602,現名“云賽智聯”),正是楊懷定的第一個投資標的。“我第一次買入電真空,面值100元,當時跌到91元。半年后股票開始暴漲,電真空股價漲到800元。”

高點拋售后,楊懷定凈賺150多萬元。沒過多久,電真空又跌出了下一個機會。至上交所開業時,電真空的價格已跌至375元,結果交易所開業第一天,電真空成交1000多股,楊懷定一個人買進了500股。后來電真空股價一度飆升至2500元,楊懷定在2300元左右時拋掉,再次大賺一筆。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上交所開業兩年后,中國資本市場就遭遇了自開市以來的最大熊市,上證指數僅僅歷時半年,就從最高1429點暴跌至最低386點,跌幅逾70%。歷時三個月反彈至1558點后,又在一年半后跌至325點,跌幅超77%。這期間,楊百萬也被套了。

楊懷定曾在魯豫有約中稱,“我認為跌的差不多了,400多點就買進去了,沒想到它又跌到320,這一下就跌了百分之三四十。就在我絕望的最后一天,1994年7月31號,我把最后兩萬塊都打進去了。8月1號,證監會主席宣布三大救市政策,股市一下漲回來了。”

值得一提的是,進場如此準時的背后,是楊懷定事先得到了“內幕消息”。

楊懷定曾透露,“就在救市前的一個禮拜,交易所通知我去開會,說中央要來人。會上討論如果出什么政策,股市會怎么樣。我聽完了以后就回家打股票,人家以為我分析能力特別強,其實開過會的。”

不久后,楊懷定又成功在大跌前逃頂。經此一役,楊百萬的名聲徹底在江湖上打響,20世紀90年代末,楊懷定頻繁應邀在上海財經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云南財經學院等高等學府演講,還曾登上中央電視臺,并在沈陽財經學院擔任了十年的專職教授。據他自己所述,1996年開始,幾乎每周都要赴全國各地講課。

“不做死多頭,不做死空頭,只做堅定的‘滑頭’;低吸高拋、抄底逃頂,見好就收,落袋為安乃真英雄。”這是楊懷定在股市留下的名言之一,也是他操作時堅守的信條。

2000年,楊懷定登上了北京大學的講臺,這也被他視為是一段最為榮耀的經歷。“我學歷是不高,但我不斷地在學習、升華、提升自己,有時候學歷并不是障礙,但是一定要學。”

據悉,上海的第一代股民中,曾有8位大哥級人物受到股民追捧,被稱為“八大金剛”。然而經歷幾輪牛熊的洗禮后,僅有楊懷定仍活躍在一線。

2001年,上證指數創歷史新高地來到了2200點,楊懷定拋售后,在長達四年的時間內再未入股市。而上證也沒有“辜負”楊懷定的預判,在2001-2005年期間震蕩下跌,走出近乎腰斬的態勢。

散戶逐漸淡出,市場步入機構占主導時代

“楊百萬”具有江浙滬等地的人特有的精明與金融意識,從而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倉庫保管員,到成為中國證券歷史上不可不提的一個人物。“楊百萬”時代已過去,目前的A股市場還活躍著一批短線投資者,A股的股民是7年一個輪回,曾經的投資策略慢慢的被淘汰,也就是短線投資者慢慢被市場消滅。隨著這兩年機構收益普遍跑贏多數散戶、大市,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們傾向于投資基金、間接入市,尤其新一代的85后、90后。

在此背景下,對于楊懷定的傳奇人生,業內又是怎樣看待的,對于現在股市的個人投資者來說,又有哪些借鑒意義?

西安久上基金蔡立新表示,“我也是90年代進入資本市場的,那時的楊懷定先生大名鼎鼎,作為一個工廠的一名工人,從倒騰國庫券開始,到第一個100萬,到后來全國知名的散戶投資者,楊懷定先生創造出多個資本市場的第一。”

東方融投李曉祿則認為,“楊百萬”是中國第一代資深股民,通過買賣國庫券贏得人生“第一桶金”,他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知名度不亞于當下的頂級基金經理。他的出現喚醒了新中國個人投資者參與資本市場的熱情,他最近十幾年從公眾的視野消失了,也代表著中國資本市場進入到一個新的時代,一個由個人投資者占主導的時代跨越到注冊制大背景下機構投資者占主導的資本市場。這是中國資本市場從新興市場到國際重要資本市場的必經之路。

中國資本市場從注冊制開始,股票發行由核準制到注冊制,上市公司的上市門檻降低了數量上升了,這樣的大背景下,對參與市場的投資者要求大幅提高,要求投資者對公司基本面要有深入的研究,特別是注冊制新股上市前五天不設漲跌幅限制,這樣對投資者對公司估值能力大幅提高,這也導致最近幾年機構化進程加快,因為很多個人投資者最近幾年發現自己炒股收益率已經跑不贏買基金了,這也進一步加快了中國投資者機構化的進程,未來全面注冊制到時對投資者的能力要求更高,所以不管是從歐美國家的經驗還是資本市場不斷制度改革,需要投資者的投資能力不斷提高,都充分說明了成熟資本市場機構化是不可逆的過程。

資深私募人士陳熙偉說,其對“楊百萬”的印象,除國庫券套利,還有就是他經常被財經節目邀約發表對市場的看法,“他上節目,言語里不會對市場多空表達太犀利的觀點,但穿著紅色或綠色衣服上鏡,身邊朋友都會猜這是他‘想說而不能明說’的暗喻,這還是挺幽默的。想想已經這么多年過去了,市場還是那個市場,老人逐漸淡出,后浪各領風騷,浪浪不息。”

雖然證券市場機構化是大趨勢,但從博弈角度看,價格還是那個價格,合力還是那樣的合力,資金抱團的背后,機構身影更明顯,散戶在行情中承受的波動更劇烈,操作手法更多樣,對散戶要求更高。散戶退場我覺得這個形容并不準確,隨著網絡的發達,越來越多牛散被大家所認識,也有團隊作戰的,團體分工的運作形式。其實應該說散戶的迭代越來越成熟,總體上來看也越來越專業。散戶畢竟是市場上的多數,舊的去,新的來,生生不息,這也是中國證券市場整個生態的成熟常態吧。

“‘楊百萬’的時代,是讓散戶熱血沸騰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今天的資本市場,和那個時代相比,已發生了巨大變化,主角不再是散戶。目前在存量資金下,A股表現出的分化行情尤為明顯,尤其是始于去年的一波結構性牛市行情使得機構投資者賺得盆滿缽滿,而在結構性牛市行情下,散戶投資者賺錢的只是少數,這背后反映出A股主導力量發生了改變。機構已主導A股行情,主流資金越來越具話語權,而廣大散戶正在逐步退出市場,流動性差、低成交量個股正大批涌現。實際上近年來,隨著公募、私募、養老金、社保、險資和外資等各大機構類資金對A股的大量配置,A股市場逐漸進入機構化時代。”喬戈里資本牛曉濤說。

胡楊基金張凱華表示,楊百萬去世,我很悲痛,中國證券市場前三十年走完了美國二百多年道路,楊百萬是投機者的極少數幸存者,他離開了我們,是一個時代的結束。中國證券市場是一本教科書,一個人和機構只有與時俱進才能成功。兩個紅線不能丟,第一,遵紀守法。第二,不要虧損。現在已經進入機構時代,散戶退場是歷史趨勢,原因是,過去散戶為主,散戶聰明,勤奮點可能成功。但現在機構為主,機構都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并且這批人經過市場淘汰證明投資能力后留了下來,散戶想戰勝他們,成功可能性極低。機構主導市場,必須告別投機,長期價值投資偉大企業,才能像巴菲特一樣成功。楊百萬后期沒有與時俱進,有點遺憾。

記者 高揚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综合香蕉尹人综合网| 亚洲成AV人综合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婷婷| 色综合小说久久综合图片| 91精品国产综合久| 一本一道久久综合久久|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精品| 色综合蜜桃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综合亚洲一二区|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天天久久综合网站| 日韩欧国产精品一区综合无码| 久久亚洲精品高潮综合色a片| 激情五月综合综合久久69| 色综合天天综合给合国产| 综合欧美五月丁香五月| 国产综合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一本久道综合在线无码人妻|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人手人婷 | 久久综合久综合久久鬼色| 伊人久久综合谁合综合久久| 狠狠色丁香婷婷久久综合|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青草|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_久久久| 婷婷综合激六月情网| 亚洲heyzo专区无码综合| 亚洲成AV人综合在线观看 | 精品亚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久久综合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第一页| 亚洲综合色视频在线观看| 色婷婷综合缴情综免费观看|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人守人婷| 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碰| 狠狠久久综合伊人不卡| 伊人性伊人情综合网| 色综合久久久久网| 激情婷婷成人亚洲综合| 国产美女亚洲精品久久久综合| 国内偷自视频区视频综合|